[发明专利]一种识别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0379.4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唐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投标 过程 之间 关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关系的方法,首先将参与投标的企业信息转化成数学上的特征向量;再将单次的招投标行为产生的信息转化成数学上的特征向量;并建立投标企业间的关系矩阵,通过局部亲密关系聚类分析来获取样本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挖掘投标异常行为的组织者和依附层次关系。本发明能够在招投标历史数据中挖掘分析出那些投标单位可能是异常投标行为的组织和串联者,哪些单位可能是陪标者,并进而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招投标据挖掘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识别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招投标过程中如何识别分析投标者之间的关系是保证招投标过程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对串标围标行为进行治理也是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有学者提出采用经济行为模型并辅助法律法规来完善招投标的过程,进而防止串标行为。但是现实中招投标过程通常较为复杂,并且行为背后的信息复杂,难以用简单的手段去甄别分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机器学习建模的方法来挖掘分析历次投标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挖掘出投标者之间背后的隐藏关系的识别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识别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参与投标的企业信息转化成数学上的特征向量;
步骤2:将单次的招投标行为产生的信息转化成数学上的特征向量;
步骤3:建立m个投标企业之间的关系矩阵R,R为m*m的稀疏矩阵,表示为:
且
其中,Ri,j表示企业i和企业j在历史招投标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关联关系的程度,值越大说明他们的关系越疏远;pi,j表示企业i相对于企业j产生的吸引向量,i∈m,j∈m;wk表示pi,j向量中的每一个特征值对最终的Ri,j值的贡献率;n表示pi,j向量中特征值的数量,k∈n;
步骤4:采用局部亲密关系聚类分析法获得局部的关联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招投标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局部亲密关系聚类分析法具体包括:
步骤a:定义本身局部密度大,且与其它局部密度大的企业不相似的企业为聚类中心,表示:
式中,ρi表示与企业i的局部密度;Ri,j表示企业i和j之间的不相似程度;Rc表示截断距离;δi表示企业i到最近的比自己局部密度大的企业的距离;
步骤b:计算每个企业的(ρi,δi),并将二元对(ρi,δi)数据展示在二维坐标上,获得决策图;
步骤c:根据决策图确定代表聚类中心的企业的编号;
步骤d:对所有其它非聚类中心的企业,根据其依附关系确定其归属的类簇;
步骤e:对类簇中的数据进一步划分为核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区分剔除被误认为的依附关系。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方法为:对非聚类中心的企业按照局部密度ρi的大小降序排序,再依次按照δi值对应的最近的点归属信息确定各自的归属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民族大学,未经西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0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