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9852.7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友富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位结构 软土地基 施工工艺 水泥土搅拌桩 抗冲击能力 缓冲孔 钢管 建筑领域 弹性柱 塑料块 组合体 制作 组装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施工工艺,属于建筑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偏位结构抗冲击能力不佳的问题。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钢管;B、组装钢管和塑料块;C、安装弹性柱;D、定位水泥土搅拌桩位;E、制作水泥土搅拌桩;F、加工缓冲孔;G、将C步骤所获得的组合体插入到缓冲孔内。本发明具有能提高偏位结构抗冲击能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和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一般以淤泥或淤泥质土为主,该类土液性指数大,处于流塑状态,抗剪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小。实践表明,一般地基工程桩的施工质量和偏位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是在软土地基中,施工的工程桩常常会出现偏位施工质量问题,即沉桩时位置无误,且送桩前的中间验收也没有问题,但开挖出来后却发现部分工程桩位置偏位,有时甚至是大面积的偏位。
对于上述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及预处理法[申请号:201010168018.4;申请公布号CN102235008 A],在工程桩的周围设置加固结构,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承台呈格栅结构连续排列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与基坑底标高平齐,搅拌桩的深度为基坑深度的1.2-1.4倍,并且所述的加固结构位于以所述基坑中央为中心的2/3-3/4基坑范围内;所述的搅拌桩以承台为井口呈大致“井”字型结构排列;所述承台呈大致的三角形,所述的工程桩有三个,均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各角落位置,各工程桩之间还设有将各工程桩俩俩间隔开的搅拌桩;或者所述的承台呈正方形,所述的工程桩有四个,均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各角落位置,相邻近的工程桩之间设有将两者间隔开的搅拌桩;或者所述的承台呈长方形,工程桩有二个,设置在所述承台的两侧位置。
由于本桩偏位结构是用在沿海地区的,当遇到强台风或者是工程机械勿碰撞时,由于水泥土搅拌桩露出软土的部分是单独设置的,致使这一部分很容易受力断裂,继而影响整个桩偏位结构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加固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包括设于工程桩周围的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有多个并以用于放置工程桩的承台为井口呈大致“井”字型结构连续排列,相邻近的二个水泥土搅拌桩部分叠合,其特征在于,每处叠合的部分均沿水泥土搅拌桩的轴向设有呈长条状的缓冲孔,且缓冲孔为盲孔,所述的缓冲孔的孔口位于水泥土搅拌桩的顶壁上,且缓冲孔的底壁位于水泥土搅拌桩的下部,每个缓冲孔内均竖直固定有呈直管状的钢管,钢管和缓冲孔两者的长度相同且钢管的下端与缓冲孔的底壁相抵,所述的钢管内竖直固定有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弹性柱,且弹性柱呈实心状,钢管的内、外两侧壁分别与弹性柱的侧壁和缓冲孔的孔壁相贴靠。
在钢管和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弹性柱的共同作用下,使两水泥土搅拌桩的叠合处既具有刚性,又具有韧性,从而有效增加了叠合部分的抗缓冲能力,这样便可有效阻碍作用力往下一级水泥土搅拌桩方向传递,继而有效降低传递到下一级水泥土搅拌桩的作用力的量,以降低水泥土搅拌桩受力断裂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加固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在上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中,所述的钢管的外侧壁沿该钢管的径向设有限位孔,限位孔有多个且密布在钢管的侧壁上,每个所述的限位孔内均嵌有与限位孔相匹配的塑料块。
采用上述的设计,既可以提高钢管的韧性,又可以使钢管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便可减少钢管受力时的变形程度,从而进一步减少上述的作用力传递到下一级水泥土搅拌桩上的量,继而使提高加固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的目的更加稳定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友富,未经林友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桩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后注浆预制空心管树根桩结构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