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9123.1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婷;陶正武;杨宇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隙网络模型 孔喉 建模 岩石 内部孔隙结构 节点电压 节点坐标 流体流动 欧姆定律 分配孔 求解 岩芯 连通 概率 加深 研究 | ||
1.一种基于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定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大小:
设定二维正方形孔隙网络模型的横纵方向的长度均为L,节点数均为n;
2)求取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节点坐标:
对于正方形孔隙网络模型,其横纵方向的长度、节点数相等,孔隙网络模型中各节点坐标表示为:
式(1)中,i为x方向节点序号;j为y方向节点序号,L为横纵方向的长度,n为节点数;
3)选择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孔喉形状:
根据模拟需要,从圆形、椭圆形、圆锥形、双曲边三边形、星形中选取一种作为所建立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中孔喉形状,并根据模拟方案选取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纵横比的比值及比例组合;
4)设定随机孔隙网络模型连通概率:
在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程序中设定一个概率函数,通过随机发生器来判定相邻节点间管束是否连通;当有管束处于连通时,通过另一随机函数随机地分配即孔喉半径;
5)分配孔喉半径:
采用随机函数随机分配管束半径以实现非均质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孔喉半径r通过如下随机函数生成:
式(2)中,e为自然底数;rand()%为随机数;r为孔喉半径,μm;rmax为最大孔喉半径,μm;rmin为最小孔喉半径,μm;
6)建立随机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欧姆定律:
通过设定孔隙网络模型的两端电压为V1、V2,由欧姆定律可求取网络模型总电阻:
式(3)中,R为总电阻,Ω;ΔV为电压,V;I为电流,A;V1、V2为模型两端电压,V;
7)求解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各节点电压:
根据Kirchoff电压定律、节点以及连线的传导性,采用如下n个节点网络模型的方程,求解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各节点电压:
(q)=AKAT(V) (4)
其中
(q)=[q1q2q3...qn]T (5)
(V)=[V1V2V3...Vn]T (6)
式中,q为总流量,cm3/s;V为总电压,V;qi为i节点的体积流量(i=1,2,3…n),cm3/s;Vi为i节点的压力(i=1,2,3…n),V;K为对角矩阵(n×n阶);A为关联矩阵,AT为矩阵A的转置矩阵;
8)生成随机孔隙网络模型:
根据网络模型中各节点坐标、相邻节点间管束连通情况,即可构建随机孔隙网络模型框架,再结合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的模拟方案,分配随机孔隙网络模型中孔喉形状、纵横比比值及比例组合、孔喉半径,生成了考虑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并且可以根据此随机孔隙网络模型进行流体流动模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纵横比的比值小于1,随机孔隙网络模型纵横比的比例组合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当管束处于不连通时,不分配管束半径,重复步骤1)~步骤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形状孔喉的随机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孔喉半径取值时,保持水力半径取值不变,按照对数均匀分布和均匀分布两种分布方式选取半径,其中对数均匀分布的归一化标准偏差σr分别为0.05、0.30、0.55、0.80和1.05,均匀分布的归一化标准偏差分别为0.05、0.30和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1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