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车的无线充电座椅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9070.3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6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林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力芯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板部件 可翻折 无线充电 乘客座椅 数据采集组件 显示部件 音源组件 座椅靠背 靠背 动车 图像采集装置 语音控制功能 红外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电子设备 对准机构 放置物品 数据采集 旋转件 手机 遮挡 紧贴 侧面 背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车的无线充电座椅靠背,包括:乘客座椅靠背、显示部件、音源组件、可翻折托板部件、无线充电组件、对准机构和数据采集组件;可翻折托板部件设于所述乘客座椅靠背后侧面,可翻折托板部件下部通过旋转件固定在乘客座椅靠背上,可翻折托板部件紧贴乘客座椅靠背时,其用于遮挡显示部件和音源组件,可翻折托板部件水平放置时,其用于无线充电或放置物品;该数据采集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本发明既能实现手机无线充电,又能调整可翻折托板部件,使放置在可翻折托板部件的电子设备调整角度和位置,还能实现数据采集和语音控制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动车的无线充电座椅靠背。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目前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电磁感应、磁共振、无线电波和电场耦合四种,其中电磁感应和磁共振是当前两大主流技术路线。电磁感应充电的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充电板与接收端各有一个充电线圈与磁芯,充电板与接收端对齐后即可实现高效率的无线充电;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充电板与接收端在一致的谐振频率下,通过共振实现能量的传输。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在手机、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线充电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处于市场导入期。
随着我国动车发展速度的增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动车、高铁等项目,但现有的动车座椅背后通常仅仅是一张置物板,便于用户放置物品,无法实现手机充电等多项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动车的无线充电座椅靠背,解决了传统动车功能不完善,无法在动车上手机充电的问题,本申请既能实现手机无线充电,又能调整可翻折托板部件,使放置在可翻折托板部件的电子设备调整角度和位置,还能实现数据采集和语音控制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动车的无线充电座椅靠背,包括:
乘客座椅靠背;
显示部件,所述显示部件设于所述乘客座椅靠背后侧面,其用于视频播放、预警提示和电量显示;
音源组件,所述音源组件设于显示部件的一侧,其用于播放声音及拾取用户的声音;
可翻折托板部件,所述可翻折托板部件设于所述乘客座椅靠背后侧面,可翻折托板部件下部通过旋转件固定在乘客座椅靠背上,可翻折托板部件紧贴乘客座椅靠背时,其用于遮挡显示部件和音源组件,可翻折托板部件水平放置时,其用于无线充电或放置物品;
无线充电组件,该无线充电组件设于可翻折托板部件上表面的置物凹槽内,该无线充电组件用于为移动设备提供无线充电功能;
对准机构,该对准机构通过弹性装置安装于置物凹槽的两侧侧边,该对准机构用于固定移动设备或调整移动设备的充电位置;
数据采集组件,该数据采集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该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乘客使用座位时及乘客使用座位后的乘客座椅靠背状态信息、脚踏状态信息,并用于驱动乘客座椅靠背及脚踏归位。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乘客座椅靠背设置在乘客座椅后端,乘客座椅下方设有脚踏,乘客座椅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显示部件包括触摸显示屏,乘客座椅靠背后侧面设有显示面板,触摸显示屏设于显示面板中央。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音源组件包括扬声喇叭和拾音器,扬声喇叭设于显示面板上,且分别位于触摸显示屏的左右两侧;拾音器设于显示面板上方。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可翻折托板部件包括可翻折托板、支撑杆和旋转件,可翻折托板通过旋转件与支撑杆相连,支撑杆的上端与旋转件焊接相连,支撑杆的下端活动固定在乘客座椅靠背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力芯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力芯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