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的集成式电机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882.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忠;董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和旭继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3/01 | 分类号: | H01H53/01;H01H3/6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导电杆 继电器 推杆 集成式电机 集成传动 静触点 抗冲击 弹性连接组件 抗冲击性能 便于拆卸 触点接触 推杆连接 大冲击 动触点 引出板 动簧 匹配 变形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集成式电机继电器,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静触点、动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通过弹性连接组件连接有动引出板,所述动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与静触点相匹配的动触点,所述动导电杆还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连接有集成传动组件,所述集成传动组件通过推杆带动动导电杆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避免在大冲击下动簧发生变形导致动静触点接触、抗冲击性能好,且便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冲击的集成式电机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现有技术的电机驱动继电器是采用减速机构,末级齿轮带动推动块来推动动簧片带动动、静触点实现触点开闭功能的继电器,这种继电器采用齿轮减速机构,齿轮接近匀速推动动簧片走完整个触点间隙行程,动作时间过长,触点在闭合末期由于局部齿轮啮合脱离动簧反作用力导致回弹,存在抖动的风险,且在外界的振动下,由于动簧片的振动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导致故障。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冲击的集成式电机继电器,避免在大冲击下动簧发生变形导致动静触点接触、抗冲击性能好,且便于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冲击的集成式电机继电器,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静触点、动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通过弹性连接组件连接有动引出板,所述动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与静触点相匹配的动触点,所述动导电杆还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连接有集成传动组件,所述集成传动组件通过推杆带动动导电杆移动。
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设有导电弹簧,所述上固定块与动引出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固定块与动导电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块与动引出板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所述下固定块与动导电杆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导电杆和动引出板上分别开有T型槽,所述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分别为T型,所述下固定块与动导电杆的T型槽连接,所述上固定块与动引出板的T型槽连接。
进一步,为了增大导电弹簧的使用寿命,避免杂质夹杂在弹簧之间,所述导电弹簧外部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导电杆的底部设有绝缘底板。
进一步,为了实现动导电板的限位,所述绝缘底板上设有弹性挡块。
进一步,为了减小动导电杆的在移动过程中的振动,所述外壳和动导电杆之间设有减振弹簧。
进一步,所述所述静触点还连接有静引出板。
进一步,所述集成传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方设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有扇齿,所述扇齿的输出端与推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有滑轨,所述推杆设在滑轨内。
使用时,减速电机带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实现扇齿的转动,扇齿的转动带动扇齿的输出端摆动,进而实现推杆的移动,推杆带动动导电杆移动,进而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弹性连接组件始终与上固定板和动导电杆连接,仅仅是导电弹簧的长度的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集成的传动组件避免在大冲击下传动部件发生位移,造成传动偏差;通过动导电杆与传动组件替换原有的动簧,避免继电器在外界振动的作用下造成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增大该继电器的精度;同时将原有的动簧替换为动导电杆和传动组件的结合,原有的弹性传动变为刚性传动,增大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和旭继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和旭继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