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CAD图纸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770.0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顺;花冰;李健;杨波;周展;俞振东;谢留威;张崟;刘超;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0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要素 模型信息 数据文件 三维建筑模型 快速生成 二维CAD 楼层 图层 图纸 结构化文件 二维软件 复杂空间 建筑模型 精准定位 三维模型 图层信息 解析 建筑物 消防 分类 输出 支撑 公安 军事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CAD图纸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包括将单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导入二维软件;获取图层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特征要素,对图层进行分类;根据特征要素提取对应图层中具体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以结构化文件输出包含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导入所有楼层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通过解析特征要素数据文件识别各个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根据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生成各特征要素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建筑模型。本发明方法可应用于公安、消防、军事等领域,解决重点、复杂等类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快速、批量生成的难题,为复杂空间区域的人员精准定位提供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二维CAD图纸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属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安、消防、军事等领域对复杂空间区域的人员精准定位的需求日益明显增加,但定位精准还要依托于准确的三维建筑模型。目前三维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有很多,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三维设计软件建模
专业设计人员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完成建筑模型的三维建模,通过输出一定格式三维模型再导入到需要使用的三维场景系统中,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渲染使建筑模型比较逼真,还可以人工对模型进行再次修改;缺点是该方法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了解建模知识,并且需要设计人员消耗大量时间精力来设计,对建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基于二维模型导入
设计人员通过解析一定格式的二维建筑模型数据,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的拉伸、旋转等操作实现三维建筑模型的构建。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生成与二维图纸几乎一样的三维模型;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区分数据对象所对应的实体,存在数据冗余并且无法针对指定的对象做场景重现,比如楼梯、消防栓、安全出口等,所以无法满足专业场景构建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CAD图纸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设计或者生成三维建筑模型难度大、效率低、模型数据冗余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二维CAD图纸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单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导入二维软件;S102、获取当前建筑平面图的图层信息;S103、根据预先设定的特征要素,对图层进行分类;S104、根据特征要素提取对应图层中具体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S105、以结构化文件输出包含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S106、判断是否已完成所有楼层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输出,如果已完成则进入S201,如果未完成则返回S101;S201、导入所有楼层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S202、通过解析特征要素数据文件识别各个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S203、根据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生成各特征要素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建筑模型。
优选的,所述预先设定的特征要素包括墙体、门窗、楼梯、安全出口和重点设施。
优选的,所述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包括特征要素的点、线、多线段和块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点、线、多线段和块的信息包括点、线、多线段和块的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6、判断是否已完成所有楼层的特征要素数据文件输出时根据楼层数量进行判断。
优选的,所述特征要素数据文件包括建筑物名称、楼层数和楼高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建筑物各楼层的二维建筑图输出图纸中相应墙体、门窗、楼梯、安全出口和重点设施等建筑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并构建结构化文件,再利用三维设计软件从结构化文件自动提取建筑特征要素的模型信息快速生成对应三维建筑模型,该方法可应用于公安、消防、军事等领域,解决重点、复杂等类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快速、批量生成的难题,为复杂空间区域的人员精准定位提供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