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尾矿破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493.3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宋翔宇;翟晓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河南郑大矿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01/18;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浆 臭氧 曝气塔 含氰尾矿 破氰 砂泵 臭氧发生装置 臭氧破坏装置 电控系统控制 氧化还原电位 臭氧利用率 吸气 变频调节 臭氧接触 电控系统 活性羟基 逆向流动 设备参数 设备运转 氧化能力 分布器 空化器 氰化物 组连接 除氰 传动 射流 水中 自动化 节能 分解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氰尾矿破氰装置及其使用方便,包括电控系统,受电控系统控制的曝气塔组、用于输送矿浆的砂泵、与曝气塔组连接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破坏装置。本发明臭氧除氰,臭氧在水中分解产生活性羟基(·OH)具有氧化还原电位高、氧化能力强、速度快等优点;通过矿浆空化器进行矿浆和臭氧的混合作业,再经矿浆分布器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曝气塔中,矿浆中氰化物与臭氧接触充分;整个装置采用砂泵射流吸气和搅拌,比普通传动搅拌节能15‑30%;臭氧和矿浆逆向流动,臭氧利用率高;该装置集约控制,变频调节,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参数调整快捷方便,设备运转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氰尾矿破氰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氰尾矿破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种类较多,总体贮藏量大,但人均矿产占有率较少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并且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金矿企业大量应用氰化物进行碳浆法氰化提金,氰化提金后的尾矿无论采用干排或是湿排,都会产生大量含氰固体尾矿或含氰尾矿浆。这些尾矿由于含有剧毒氰根,一般生产企业采用添加漂白粉进行氧化处理,处理成本很高,因此很多湿排的企业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并不处理,而是直接排放至尾矿库,澄清的尾矿水再返回生产系统回用,尾矿库一旦存在渗漏情况,就会造成剧毒氰化物进入地下水系,威胁周边人畜生命安全;干排企业即使经过2-3遍的洗涤,仍然有大量氰化物存在于干排的尾渣中,同样对周边环境存在重大毒害危险。2018年将要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危险固废的税额为1000元/吨,而氰化尾矿被列为危险固废。这样一来,诸多碳浆法黄金生产企业都面临征税带来的巨额税金,甚至因此停产。
针对此种现状,研究一中能够合理的处理用于处理含氰尾矿浆,使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装置和工艺,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转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且能够快速破除含氰尾矿浆中氰化物,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尾矿浆无论湿排或是干排,其氰根含量都能符合国家安全排放或堆存标准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氰尾矿破氰装置,包括电控系统18,受电控系统控制的曝气塔组、用于输送矿浆的砂泵11、与曝气塔组连接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破坏装置。
所述的曝气塔组由多个曝气塔组成,曝气塔的罐体5是由普通钢板焊接制成圆筒状壳体;进浆管3通过固定架10与罐体5联接固定;进浆管3下端连接矿浆分布器2,上端连接矿浆空化器4;罐体5最上端设置出气孔6和观察孔7;与进浆管相对位置设置出浆口9和出浆口挡板8;所述的出浆口9下方设置有采样阀门17;曝气塔顶部设置与电控系统18连接的液位传感器16;
所述的出浆口挡板8位于罐体5内壁上,其下部位于液面以下,以防止罐体上部的臭氧气体从出浆口9处逸出;
所述的矿浆分布器2位于罐体5内,矿浆分布器2为在水平方面上互为垂直角的四根分矿浆管,管头弯曲与水平方向的分矿浆管垂直;
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12通过管路连接最末端的曝气塔上的矿浆空化器4,相邻的曝气塔之间设置有带有砂泵11的矿浆输送管,以及臭氧连接管路;曝气塔顶部的出气孔6连接臭氧排出管,臭氧排出管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4;气液分离器通过管路连接前端相邻的曝气塔的矿浆空化器4或臭氧破坏器15;
所述的最末端的曝气塔通过出浆口连接缓冲泵池13,缓冲泵池13通过砂泵连接尾矿库或过滤车间;
含氰矿浆经砂泵11输送至1#曝气塔的矿浆空化器4中,在空化器作用下与臭氧充分混合,然后顺流逐级经由2#曝气塔、3#曝气塔到达4#曝气塔,处理后的尾矿最后排入缓冲泵池13,再由砂泵输送至尾矿库或过滤车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河南郑大矿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大学;河南郑大矿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