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聚氯乙烯软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05953.7 申请日: 2018-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8373573A 公开(公告)日: 2018-08-07
发明(设计)人: 吴亚琴;许永博;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 吴亚琴
主分类号: C08L27/06 分类号: C08L27/06;C08L79/02;C08L5/08;C08K5/153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医用聚氯乙烯 软管 增塑剂 制备 干燥滤渣 溶剂混合 混合液 树脂 溶解 聚氯乙烯 高分子材料技术 低温搅拌 混合气体 挤出成型 聚烯丙胺 抗坏血酸 塑化性能 真空脱气 多巴胺 壳聚糖 吸收量 超声 滴入 改性 混炼 水中 固化 过滤 离子 迁移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聚氯乙烯软管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聚氯乙烯和溶剂混合溶解,制得1号溶液,再将聚烯丙胺和溶剂混合溶解,制得2号溶液,随后将1号溶液和2号溶液按比例低温搅拌混合,并加入增塑剂和多巴胺,并在搅拌过程中通入混合气体,随后经真空脱气,得混合液,再将混合液滴入去离子水中固化,并经超声、过滤和干燥,制得干燥滤渣,随后将干燥滤渣、壳聚糖和改性抗坏血酸混合后,依次经混炼,挤出成型,即得医用聚氯乙烯软管。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医用聚氯乙烯软管具有改善树脂的塑化性能,提高树脂的增塑剂的吸收量,避免增塑剂流失和迁移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聚氯乙烯软管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增塑PVC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因而广泛用于医疗领域,如IV袋、血液袋、连接器和软管。但是增塑PVC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因为PVC在未受控的方式下焚烧时会释放氯化氢。其次,自从人体组织内检出增塑剂后,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增塑剂可以通过人们日常吸入、皮肤吸收和环境污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并损害健康。因此,增塑剂迁移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增塑剂迁移的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如增塑剂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以及抑制增塑剂迁移的研究等,增塑剂从增塑PVC迁移到人体可能对健康有不利影响越来越收到关注。在软质聚氯乙烯(PVC)中,增塑剂是主要成分,为了防止增塑剂的迁移,人们采用对增塑剂进行改性或对PVC进行改性的方式。在PVC的改性中,常采用辐射交联和化学交联方式,如:Audic等用氩等离子处理PVC薄膜,使其表面形成交联结构抑制己二酸二乙基己酯(DEHA)、环氧大豆油(ESO)的迁移;印度学者Jayakrishnan等用二烷基硫醚将增塑的PVC表面上不稳定的氯原子用亲和试剂取代,使增塑的PVC表面进行交联改性防止增塑剂迁移。然而,辐射交联存在一次性投入费用大、操作和维护技术复杂、只在PVC表面形成交联等问题,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化学交联是加入易产生自由基的过氧化物类、三嗪类等化学物质作为交联剂,在高温下引发聚合物的交联反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技术不够成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如何改善传统医用聚氯乙烯软管增塑剂迁移损害人体健康的缺点,以获取更高综合性能的医用聚氯乙烯软管,是其推广与应用,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医用聚氯乙烯软管增塑剂迁移损害人体健康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医用聚氯乙烯软管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质量比为1:5~1:8将聚氯乙烯和N,N-二甲基乙酰胺加热搅拌溶解,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1号溶液,再按质量比为1:6~1:10将聚烯丙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加热搅拌溶解,再加入聚烯丙胺质量0.2~0.4%的对苯二甲醛,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2号溶液;

(2)将1号溶液和2号溶液按质量比为1.2:1.0~1.6:1.0于温度为2~6℃条件下搅拌混合,并加入1号溶液质量8~10%的增塑剂和1号溶液质量1~2%的多巴胺,在搅拌过程中,以300~400mL/min速率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气体,再经真空脱气,得混合液;

(3)将混合液以10~15mL/min速率滴入温度为40~45℃的去离子水中固化,待滴加完毕后,超声处理45~60min后,过滤,收集滤渣,再经烘干,得干燥滤渣;

(4)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80~100份干燥滤渣,4~6份壳聚糖,3~8份改性抗坏血酸,混合后,依次经混炼、挤出成型,即得医用聚氯乙烯软管。

步骤(1)所述聚氯乙烯为聚合度为1000~1200的聚氯乙烯。

步骤(2)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亚琴,未经吴亚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