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4526.7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丰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桢敏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原料 多孔球 土壤修复剂 复合菌 活性酶 土壤 土壤调理剂 菌类 胚体 制备 有机污染物去除 土壤中重金属 捏合 堆肥微生物 质量百分比 资源化利用 修复 污染土壤 球粒机 质量份 菌落 降解 离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生物质原料35%‑42%、多孔球土壤15%‑25%、复合菌1%‑5%、土壤调理剂1%‑5%、活性酶0.5%‑1%、COD降解菌0.3%‑0.5%、水50%‑63%;本发明将多孔球土壤中的生物质原料、多孔球土壤、复合菌、土壤调理剂、活性酶、COD降解菌和水按质量份数混合;将复合菌、活性酶以及COD降解菌与生物质原料混合在多孔球土壤中,并球粒机捏合呈多孔球土壤修复剂胚体,含有降解菌类的土壤修复剂胚体与待修复的土壤混合,生物质原料为菌类提供养分,菌落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去除,增强了堆肥微生物的活性,既高效修复了污染土壤,又实现了生物质原料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水灌溉,汽车废气排放等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人体内,严重危害动物、人体健康。镉米、砷毒、血铅等重金属污染危害近年来常见诸报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土壤污染中倍受关注的公共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用来降解或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等3大类。采用生物修复法耗时长,成本高,带毒的生物残体处理难度大。物理处理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更主要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单纯的化学处理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用作土壤修复材料的途径有多种,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采用秸秆为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制备方法和用途(CN201410076204.3)》公开了一种采用秸秆为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土壤修复剂由以下步骤制成,混合生物碳、秸秆和土壤,得到堆肥原料;将堆肥原料进行堆肥处理,得到所述土壤修复剂。
另有一个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生物质炭基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CN201310238190.6)》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基土壤修复剂,包括光催化氧化剂和载体。光催化氧化剂为二氧化钛,载体为生物质炭。还涉及该种生物质炭基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此发明的生物质炭基土壤修复剂适合于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过去对肥料使用主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氮肥、钾肥、磷肥,长期使用化肥及农药给土地将带来不利影响,损害土壤性质,从而减少产量及作物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变在先前的农业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及肥料,长期应用品种单调的肥料和农药往往使土壤受到较大损害,土壤的酸碱度平衡失调,在土壤表层沉积有害矿物质、土壤营养贫乏,致使对作物生长有利的微生物的繁殖受到很大影响,由此而引起作物的减产、植物品种地变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原料的土壤修复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生物质原料35%-42%、多孔球土壤15%-25%、复合菌1%-5%、土壤调理剂1%-5%、活性酶0.5%-1%、COD降解菌0.3%-0.5%、水50%-6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质原料为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稻谷壳7-9份、玉米秸秆11-16份、麦麸3-5份、锯末5-9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孔球土壤为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沙土35-47份、椰壳纤维8-10份、木屑粉28-40份、水35-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桢敏,未经丰桢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4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镉铅铜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化联合修复汞污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