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圆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回声抵消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4397.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文;陈卓;黄翔;巩朋成;李婕;涂斯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L21/0216 | 分类号: | G10L21/0216;G10L21/02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圆形 麦克风 阵列 波束 形成 回声 抵消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圆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回声抵消设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精确增益信号源和抑制噪声源的问题。其实现过程是:(1)根据自适应滤波器得到房间的声场冲激响应;(2)扬声器播放校准音,设计对应的导向矢量,使圆形麦克风阵列识别到干扰源方向;(3)根据所得导向矢量设计空域滤波器的权系数,加权得到圆形麦克风阵列的最优方向图;(4)时域上采用闭环结构的子带自适应滤波器滤波,抵消扬声器的回音信号。本方法结合了空域波束形成与时域自适应子带滤波方法,设计得到回声抵消效果显著,提高了语音信号质量和回声消除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语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圆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回声抵消设计方法,用于精确增益信号源和抑制噪声源方向的信号。
背景技术
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现已成为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单麦克风接收的信号,是由多个声源和环境噪声叠加的,很难实现各个声源的分离,这样就无法实现声源定位和分离。为了解决单麦克风的这些局限性,利用麦克风阵列进行语音处理的方法应时而生。麦克风阵列由一组按一定几何结构(常用线形、环形)摆放的麦克风组成,对采集的不同空间方向的声音信号进行空时处理,实现噪声抑制、混响去除、人声干扰抑制、声源测向、声源跟踪、阵列增益等功能,进而提高语音信号处理质量,以提高真实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率。因此,研究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回声抵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麦克风阵列回声抵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域自适应滤波的方法改进。例如,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或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后者旨在期望响应与滤波器输出之间的平方和最小。当在每次迭代中接受到输入信号的新的采样值时,采用递归形式求解最小二乘问题,使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得到更新,期望响应与滤波器输出在最小二乘意义上最匹配。LMS滤波是一种瞬时分析方法,即在每个时刻对所有以输入信号,都要重新评估平方和,并通过调整权矢量使其达到最小。但是这种方法的性能受到输入信号影响,LMS滤波器会遇到梯度噪声放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圆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回声抵消设计方法,用于精确增益信号源和抑制噪声源方向的信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圆形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回声抵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采用基于射线模型的IMAGE方法估计出房间的声场冲激响应,也就是扬声器到麦克风阵列间的空间回声路径,为后续的回声抵消提供待消除的扬声器干扰信号;
(2)扬声器播放校准音,圆形麦克风阵列根据TDOA基于时延的波达角估计方法,使圆形麦克风阵列识别到扬声器干扰源方向;
(3)根据TDOA基于时延的波达角估计方法识别到讲话人的方位,利用扬声器干扰和讲话人的方位信息,得到阵列导向矢量,然后根据导向矢量设计空域滤波器的权系数,加权得到圆形麦克风阵列的空域最优方向图,使阵列的主瓣方向指向讲话人,而扬声器干扰方向位于阵列低旁瓣,空域滤波的目的是使麦克风阵列采集讲话人的语音信号,增益信号源的同时抑制干扰源方向的信号;
(4)空域滤波切断了扬声器与麦克风阵列的声学回路,剩余的残留回声信号由时域进行处理,由于语音信号是宽带信号,所以时域上采用闭环结构的子带自适应滤波器滤波,抵消扬声器的残留回声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实现过程是:如果用线性时不变系统来描述房间声场信道模型,声源信号为s(t),因此麦克风阵列接收信号x(t)可以表示为s(t)与声场信道冲激响应h(t)的卷积形式,即:
x(t)=s(t)*h(t)+n(t)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4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