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3945.9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雄;尹亚丽;王玉琴;刘燕;马玉寿;王彦龙;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双艳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 微生物生物量 碳酸氢钠 浸提 过滤 高温高压 过硫酸钾 氯仿熏蒸 实验过程 土壤样品 微生物磷 磷损失 减小 两组 氯仿 去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属于微生物磷的测定技术领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土壤样品分成两组,其中,第一组样品经过氯仿熏蒸处理,并去除氯仿后,加入碳酸氢钠浸提后过滤取第一滤液;第二组样品直接加入碳酸氢钠浸提后过滤取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调节至中性以后均加入过硫酸钾,并在高温高压下反应10-25min。测定反应后的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的磷含量,第一滤液的磷含量与第二滤液的磷含量的差值为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值。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简单,测定时间较短,减小了实验过程的磷损失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磷的测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磷是微生物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组成元素。微生物细胞含磷化合物主要包括核糖核酸(占30%-50%)、糖酯和核苷酯、各种磷酸化辅酶、酸溶性无机和有机多磷酸盐(15%-20%)、磷脂(<10%)、脱氧核糖核酸(5%-10%)及少量肌醇磷酸盐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oilmicrobial biomass P)是指土壤中所有活体微生物所含有的磷,通常占微生物干物质质量的1.4%-4.7%。土境微生物生物量磷周转快,对土镶磷素的循环转化和植物磷素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60年Birch(1960)就报道土壤经过氯仿熏蒸处理会释放除大量的磷,这部分磷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此后,随着熏蒸法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方法的建立,相继建立了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熏蒸法,主要包括熏蒸摄取-全磷测定法(Fumigation-extraction-total Pmethod,FE-Pt)和熏蒸提取-无机磷测定法(Fumigation-extraction-inorganic Pmethod,FE-Pi)。
传统方法采用硫酸-双氧水-高氯酸进行消化,该传统方法实验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同时由于土壤微生物磷含量低,消煮过程容易导致磷损失,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负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简单,测定时间较短,减小了实验过程的磷损失量。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土壤样品分成两组,其中,第一组样品经过氯仿熏蒸处理,并去除氯仿后,加入碳酸氢钠浸提后过滤取第一滤液;第二组样品直接加入碳酸氢钠浸提后过滤取第二滤液。
(2)、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调节至中性以后均加入过硫酸钾,并在高温高压下反应10-25min。
(3)、测定反应后的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的磷含量,第一滤液的磷含量与第二滤液的磷含量的差值为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中,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调节至中性的具体方式为:在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中加入酸溶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酸溶液为硫酸、盐酸或硝酸。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中,步骤(2)中,温度为110-115℃时,反应15-25min。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硫酸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5.5%。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中,每个样品的土壤的质量与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8-12),其中,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为0.45-0.55mol/l。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中,碳酸氢钠浸提中,在温度为20-25℃、振荡速度为180-220r/min的条件下振荡25-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3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