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3317.0 | 申请日: | 201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1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田玉江;李锡辉;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08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 漏电 保护 插头 | ||
1.一种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及线路板(2);所述线路板(2)安装在外壳(1)内;
安装座(3)、继电器组件(4)及继电器架(5);所述安装座(3)安装在线路板(2)上;所述继电器架(5)包括安装位(54),在所述安装位(54)上分别设有火线插脚插接位(51)、地线插脚插接位(52)及零线插脚插接位(53),在安装位(54)的两侧均设有定位结构(55)及安装结构(56),所述安装结构(56)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安装座(3)上从而将安装位(54)固定在安装座(3)上,所述继电器组件(4)安装在安装位(54)上并通过定位结构(55)定位;
动触片组件(6);所述动触片组件(6)包括导磁铁板(61)、绝缘隔板(62)、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所述导磁铁板(61)安装在继电器组件(4)的导磁铁框(41)上并可上下摆动,所述绝缘隔板(62)安装在导磁铁板(61)上,所述继电器组件(4)的弹簧(42)使动触片组件(6)复位;所述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的一端部均安装在绝缘隔板(62)上且分别与火线L、地线E及零线N电连接,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的长度均≥18mm,地线动触片(65)的长度大于火线动触片(64)及零线动触片(66)的长度;
分别与线路板电连接的火线插脚结构、地线插脚结构及零线插脚结构;所述火线插脚结构包括火线插脚(71)及火线插脚延伸部(72);所述火线插脚延伸部(72)插设在火线插脚插接位(51)上,在火线插脚延伸部(72)的上端设有火线静触点(73),火线插脚延伸部(72)的下端与火线插脚(71)电连接,火线插脚(71)伸出外壳(1)外;所述地线插脚结构包括地线插脚(81)及地线插脚延伸部(82),所述地线插脚延伸部(82)插设在地线插脚插接位(52)上,地线插脚延伸部(82)的上端设有地线静触点(83),地线插脚延伸部(82)的下端与地线插脚(81)电连接,地线插脚(81)伸出外壳(1)外;所述零线插脚结构包括零线插脚(91)及零线插脚延伸部(92),所述零线插脚延伸部(92)插设在零线插脚插接位(53)上,零线插脚延伸部(92)的上端设有零线静触点(93),零线插脚延伸部(92)的下端与零线插脚(91)电连接,零线插脚(91)伸出外壳(1)外;所述火线动触片(64)的另一端与火线静触点(73)相对应并可触碰电连接,所述地线动触片(65)的另一端与地线静触点(83)相对应并可触碰电连接,所述零线动触片(66)的另一端与零线静触点(93)相对应并可触碰电连接;断开时,火线动触片(64)的另一端与火线静触点(73)的开距、地线动触片(65)的另一端与地线静触点(83)的开距及零线动触片(66)的另一端与零线静触点(93)的开距均≥3mm;
所述动触片组件(6)还包括绝缘夹板(63);所述绝缘夹板(63)安装在绝缘隔板(62)上,绝缘夹板(63)夹紧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的一端,在所述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的另一端分别各自设有火线动触点(641)、地线动触点(651)及零线动触点(661),所述火线动触点(641)、地线动触点(651)及零线动触点(661)分别与各自的火线静触点(73)、地线静触点(83)及零线静触点(93)相对应;
所述火线插脚插接位(51)是“L”型插槽,“L”型插槽的水平部设在安装位的底部,“L”型插槽的纵向部设在安装位(54)的一侧上并位于两定位结构(55)之间,所述火线插脚延伸部(72)呈“L”形并插设在“L”型插槽中,在所述火线插脚插接位(51)的“L”型插槽的水平部的端部设有火线弯折位(511),所述火线弯折位(511)与火线插脚(71)的倾斜度相适应;所述地线插脚插接位(52)是“L”型插槽,所述“L”型插槽的水平部设在继电器组件安装位的底部,“L”型插槽的纵向部设在继电器组件安装位的一侧的上方并位于两定位结构(55)之间,所述地线插脚延伸部(82)呈“L”形并插设在“L”型插槽中;所述零线插脚插接位(53)是“L”型插槽,所述“L”型插槽的水平部设在继电器组件安装位底部,“L”型插槽的纵向部设在继电器组件安装位的一侧的上方并位于两定位结构(55)之间,所述零线插脚延伸部(92)呈“L”形并插设在“L”型插槽中,在所述零线插脚插接位(53)的“L”型插槽的水平部的端部设有零线弯折位(531),所述零线弯折位(531)与零线插脚(91)的倾斜度相适应;
在所述火线插脚延伸部(72)上设有火线引线焊接开口(74),在地线插脚延伸部(82)上设有地线引线焊接开口(84),在零线插脚延伸部(92)上设有零线引线焊接开口(94);所述火线引线焊接开口(74)、地线引线焊接开口(84)及零线引线焊接开口(94)分别通过引线与线路板(2)电连接;
还包括插脚垫(13)及防水胶垫(14);所述插脚垫(13)及防水胶垫(14)位于外壳(1)内,插脚垫(13)套装在火线插脚(71)、地线插脚(81)及零线插脚(91)上,插脚垫(13)的上端面与继电器架(5)抵靠,防水胶垫(14)套装在火线插脚(71)、地线插脚(81)及零线插脚(91)并分别抵靠与插脚垫(13)的下端面及外壳(1)相抵靠;
所述安装座(3)还包括两隔离罩(31)及脱扣架(32);所述两隔离罩(31)及脱扣架(32)的均安装在线路板(2)上,所述火线动触片(64)及零线动触片(66)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隔离罩(31)内从而将火线动触片(64)、地线动触片(65)及零线动触片(66)分别隔开,在两隔离罩(31)均设有第一扣钩(312)及连接柱(313),两第一扣钩(312)均扣在继电器架(5)上,两连接柱(313)通过螺丝与继电器架(5)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33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电流功率MOS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带LED灯和USB插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