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的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2983.2 | 申请日: | 201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燕;郑江滨;朱皓;常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L12/28;H04L12/24;G06F9/4401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接入 互联网 即插即用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的驱动方法,利用基于互联网下面向应用端的驱动程序接口规范及其实例,制定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面向物联设备的驱动机制,从虚拟的角度,为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沟通、物联设备与物联设备之间自由组合和沟通搭建坚固的基础桥梁。本发明解决了互联网下物联设备即插即用技术难点,实现了物联设备在网络中的自由注册、获取与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的驱动方法设计与实现。
背景技术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成为催生新兴产业和助力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成为开辟巨大产业空间的契机。
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实现物联设备与物联设备、物联设备与人,所有的物联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实现他们之间的无障碍信息、共享交换和通信。未来融合应用的发展需要基于互联网构建跨行业的开放平台,实现各行业封闭系统的数据开放、能力协同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物联网的应用遍布各个行业,在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由于目前不同厂商提供各自的物联网开发平台和硬件,物联网应用、物联设备硬件平台、具体厂商的工具链之间紧耦合,现有物联系统的厂商是一个全产业链(即从物联设备到中间的系统集成、直至客户端应用)供应商,导致跨平台、跨局域网的物联设备与物联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组网与通信难以实现。除了在少数较为成熟的领域之外,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应用碎片化、体系复杂化、深度定制化等特点,限制了应用的规模化发展,面向物联网的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存在复杂、多样和臃肿等问题。不同厂商的协议和封闭解决方案为基础的物联网模式,使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态势局限于行业内部,难以实现规模发展和创新。物联网行业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在现有物联网和互联网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实施系统层的共性支撑平台和核心技术的研究,以新的方式打破行业壁垒。
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驱动方法研究是实现物联应用程序与物联设备无关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支持物联网产业链实现物联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平台提供商和物联应用程序发商之间松耦合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该方面的研究重点是设计面向应用端的驱动程序接口规范及其实例,制定面向物联设备的驱动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互联网下物联设备即插即用技术难点,实现物联设备在网络中的自由注册、获取与释放,为此提出了一种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的驱动方法,利用基于互联网下面向应用端的驱动程序接口规范及其实例,制定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面向物联设备的驱动机制,从虚拟的角度,为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沟通、物联设备与物联设备之间自由组合和沟通搭建坚固的基础桥梁。
进行通用的服务接口设计是构建面向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关键,也是衡量扁平化物联网平台支撑力度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物联设备很多,同种类型的设备又有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由于应用程序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物联设备的兼容性,给应用程序的编写带来很大的困难。可以将具体的硬件设备同整个系统隔离开来,对硬件的具体操作以及兼容性问题等统统由物联设备驱动程序来解决,同时向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设备无关开放服务接口,应用程序只需要按规范调用与需求相对应的接口即可,无须关心实际的设备是什么。
目前,较成熟的设备即插即用技术是由通用即插即用论坛提出的UPnP技术,该协议定义了基于XML的设备及服务描述信息格式,支持网络自配置;本发明借鉴该技术,通过设计物联设备驱动程序架构,实现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物联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即插即用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