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悬浮筒状电动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02762.5 | 申请日: | 2018-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蜀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蜀乔 |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B60L13/06;B60L11/18;H02J50/12;H02J7/35;H02N15/00;H02J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外轮 磁场 内筒 磁悬浮 磁悬浮力 磁感线 切割 电磁铁 磁极 电动车 能源回收 平衡状态 前后运动 新能源车 肢体语言 左右摆动 半圆环 不相等 排斥力 嵌套的 筒状 向后 通电 合成 减速 停车 发电 衔接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外轮和车体内筒两部分。在车体外轮提供一个半圆环区域的磁场,车体内筒以车体外轮衔接的部分对应产生相同的磁极,使得车体内筒相对于车体外轮实现了磁悬浮;车体外轮的磁场分为两个区域,左L区磁场和右R区磁场,这两个区的磁场所产生的排斥力FR和FL不相等的时候,合成一个磁悬浮力及向前或向后的力Fw,实现车体的前后运动;通过改变两侧磁悬浮力的平衡状态,可以实现车体的转向。利用外轮和内筒嵌套的结构,实现了磁悬浮;利用身体左右摆动的肢体语言来控制车辆的左右转向;停车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场,线圈在磁场内切割磁感线发电,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收到的阻力,迫使外轮减速,实现能源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筒状电动车,属于新能源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悬浮技术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在国外,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1900年初,美国,法国等专家曾提出物体摆脱自身重力阻力并高效运营的若干猜想--也就是磁悬浮的早期模型;1937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申请了磁悬浮列车这一的专利。在中国,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率先召开了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技术研究大会,由此开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革命,其中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磁悬浮汽车速度快、能耗少、零污染的优点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磁悬浮车的磁悬浮技术主要还是指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电磁悬浮技术。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levitation)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物体的悬浮支撑。目前磁悬浮列车,王要采用两种磁悬浮方式,一种是德国的常导型,另一种是日本的超导型,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常导型是一直悬浮的,没有类似车轮的结构,而超导型并非一直悬浮,它在起动加速和停车减速时还得依靠类似车轮的结构。而有设想靠地磁来提供动力,实际上难度很大,地磁矿脉的磁极分布是没有规则的(不能确定是N极还是S极朝上)。也就是说磁悬浮车要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来实现悬浮的话,就不能采用固定磁极的永磁铁,而必须采用超导电磁体(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可持续保持抗磁性)。但要让超导电磁体(目前王流的技术是低温超导,虽然国内已经有常温超导的技术,但也只是刚刚申请专利,普及还为时尚早)工作的话,如何在这么小的车身上满足超导体的工作条件是个问题(王要是需要提供低温环境,需要-160oC或更低)。如何磁悬浮汽车真正变为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构造一种新的磁悬浮方式将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筒状电动车,其目的在于结合当下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研发更加节能、环保、快捷出行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磁悬浮筒状电动汽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车体外轮提供一个半圆环区域的磁场,车体内筒以车体外轮衔接的部分对应产生相同的磁极,使得车体内筒相对于车体外轮实现了磁悬浮;车体外轮的磁场分为两个区域,左L区磁场和右R区磁场,这两个区的磁场所产生的排斥力FR和FL不相等的时候,就会合成一个磁悬浮力,并产生一个向前或向后的力Fw, 实现车体的前后运动;通过改变两侧磁悬浮力的平衡状态,可以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筒状电动车,其目的在于结合当下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研发更加节能、环保、快捷出行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蜀乔,未经陈蜀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充电口防雨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磁悬浮和气悬浮的列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