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02643.X | 申请日: | 2018-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香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辰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3/14 | 分类号: | B01J13/14;C08K9/10;C08K3/32;C08L23/12;C08L21/00;D21H2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217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阻燃 双层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阻燃剂,以亚磷酸锑为核,由内向外依次是硼酚醛密胺树脂层、甲壳素层。本发明以甲壳素作为碳源和气源、以硼酚醛密胺树脂为气源和酸源,以亚磷酸锑无酸源和吸热阻氧材料,本发明的阻燃剂阻燃效果好、阻燃效率高,实现低烟下阻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尤其涉及一种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在火灾中,烟是最先产生和最易致死的因素。据专家统计,世界上因火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80%以上是因为高分子材料燃烧放出的烟雾和毒性气体使人窒息而死,并非明火烧身而亡。高分子材料在燃烧时产生较多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这种烟雾气体是火灾中最危险的因素,因为它们的扩散速度远大于火焰的扩散速度,在火灾中妨碍了人们的撤离和扑灭工作,从而使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因此在阻燃研究领域,阻燃与抑烟问题是两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专利CN201210143074.1涉及一种低烟型三氧化二锑复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阻燃剂的组分包括三氧化二锑、水滑石、硼酸锌、蒙脱土和偶联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三氧化二锑30~60份,水滑石10~40份,硼酸锌10~40份,蒙脱土5~10份,偶联剂1~3份;所述的偶联剂选自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该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及抑烟性能,而且可以减少添加复配阻燃剂后引起的聚合物力学性能降低。该发明所述的阻燃剂由于是无机物之间的组合存在耐酸碱性、耐水性差的缺点;而价格更低的亚磷酸锑,在阻燃剂领域可完全代替昂贵的三氧化二锑。
膨胀阻燃体系是一个以C、N、P为核心成分的阻燃体系,主要由酸源、炭源、气源三部分组成。其中酸源在燃烧时产生酸,作为脱水剂与炭源反应生成炭层,气源释放气体使炭层膨胀,从而阻隔热量传递和隔绝氧气,实现阻燃的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将锑和硼阻燃应用于膨胀阻燃体系,设计出阻燃效果更好的阻燃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以亚磷酸锑为核,由内向外依次是硼酚醛密胺树脂层、甲壳素层。
所述的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苯酚、甲醛溶液、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再加入催化剂,搅拌升温至90-100℃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硼酸溶液继续反应;然后降温至60-80℃向其中加入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溶解均匀后,加入催化剂并升温至90-100℃,保温反应2-4h后,冷却至室温,得乳浊液;
(2)向乳浊液体中加入亚磷酸锑、乙醇并搅拌均匀,加热至78-82℃回流反应,经降温、抽滤沉淀、洗涤、真空干燥,得白色粉末,即为硼酚醛密胺树脂层包裹的亚磷酸锑;
(3)取甲壳素、硫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在60-65℃中搅拌处理2-3h,然后加入水稀释,重复“离心沉淀、稀释”3-5次,得甲壳素悬浮液;取步骤(1)制备的白色粉末加入至甲壳素悬浮液中,搅拌,超声分散,然后抽滤、真空干燥,即得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协同阻燃的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下述步骤:
(1)将5-10份苯酚、20-30份质量分数为20-35%甲醛溶液、60份水加入到反应器中,0.1-0.2份催化剂,搅拌升温至90-100℃后,向其中逐滴滴加20-30份5%-15%的硼酸溶液,10-20min滴加完毕,继续反应10-20min;然后降温至60-80℃向其中加入8-15份三聚氰胺、25-35份质量分数为25-35%甲醛溶液,溶解均匀后,加入0.2-0.5份催化剂并升温至90-100℃,保温反应2-4h后,冷却至室温,得乳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辰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辰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铁粉微胶囊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氢反应器烽燧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