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爪卡盘的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2052.2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8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贯京;葛新科;刘志凡;谢伟;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7/00 | 分类号: | G01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搏传感器 活动砝码 三爪卡盘 测试装置 底板 抓取 传感器固定座 传感器引线 检测结果 脉搏跳动 模拟人体 无头螺丝 定位盘 固定桩 测力 弹簧 底杆 顶杆 法码 压块 升降 测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爪卡盘的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无头螺丝、底杆、弹簧、支柱、顶杆、传感器引线、法码定位盘、顶板、传感器固定座、脉搏传感器、测力压块、活动砝码、固定桩、升降部、抓取部及三爪卡盘。本发明通过活动砝码的重量及活动砝码的撞击次数,模拟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来测试脉搏传感器的是否合格,能够快速得到脉搏传感器是否合格的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搏传感器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爪卡盘的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已有几千年的传统,其中把脉的方式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医的医生都是通过手指与患者的脉搏接触而得出患者的脉象,进而确定患者的病情。这种方法虽流传了几千年,但这个方法增加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在科技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中医诊脉的方式已经由原来的人为把脉变成了信息客观化数字化的仪器把脉,而脉搏传感器是把脉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对把脉仪器组装之前,需要对脉搏传感器进行测试,以确保脉搏传感器的精度。然而,目前市场上对脉搏传感器的测试均采用昂贵笨重的检测设备,通过复杂的测试方法对脉搏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虽然精确度高,但是成本高昂,便捷性不足,难以快速得到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爪卡盘的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脉搏传感器测试设备无法对脉搏传感器快速测试以快速得到测试结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爪卡盘的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所述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无头螺丝、底杆、弹簧、支柱、顶杆、传感器引线、法码定位盘、顶板、传感器固定座、脉搏传感器、测力压块、活动砝码、固定桩、升降部、抓取部及三爪卡盘,其中: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两根高度相等的支柱,所述两根高度相等的支柱顶端由一根水平方向的顶板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座的外壳固定连接两个底杆,每个底杆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每个底杆还与一根支柱水平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座内设置有四个螺孔,每个螺孔内装有一个无头螺丝,每个无头螺丝内装有一个弹簧,每个弹簧内装有一个顶杆,所述法码定位盘放置于所述顶杆上方位置,所述脉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座内,所述传感器引线穿过所述传感器固定座与所述脉搏传感器连接,所述测力压块放置于所述脉搏传感器上;
所述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所述固定桩,所述固定桩内设置所述升降部,所述升降部的底部设置所述抓取部,所述抓取部内设置所述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用于提取所述活动砝码。
优选地,所述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法码及第二固定法码,所述第二固定法码穿过所述砝码固定盘并放置于所述测力压块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固定砝码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砝码上方位置,所述活动砝码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砝码上方位置。
优选地,所述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螺杆、螺杆固定座及多个螺母,所述砝码定位盘垂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螺杆,每个螺杆通过一个螺杆固定座将该螺杆固定于所述法码定位盘内,所述螺杆上嵌套螺母。
优选地,所述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法码固定盘,所述螺杆嵌套所述第一法码固定盘,所述螺母用于将所述第一法码固定盘固定于螺杆上,所述第一法码固定盘对活动砝码起初定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脉搏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法码固定盘,所述螺杆嵌套所述第二法码固定盘,所述螺母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法码固定盘固定于螺杆上,所述第二法码固定盘对第一固定法码起初定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法码定位盘、第一法码固定盘及第二法码固定盘均为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两根支柱及一根顶板形成门框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