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P板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1821.7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忠;李玉芳;王英;苏志明;陈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千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8 | 分类号: | E04B2/68;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整体式 剪力墙 竖向连接 水平连接 施工 板连接 竖孔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现浇剪力墙结构 浇筑混凝土 箍筋绑扎 连续螺旋 纵向钢筋 固定的 形连接 质量控制 两层 支架 支模 建造 | ||
1.一种基于SP板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SP板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是在SP板的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然后向SP板的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同时将相邻SP板连接,形成基于SP板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所述相邻SP板连接包括SP板的水平连接和SP板的竖向连接;所述SP板的水平连接包括一形连接、L形连接和T形连接;所述SP板的竖向连接包括SP板与基础的连接和上下相邻两层SP板间的连接;
所述一形连接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同轴设置,在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之间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所述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侧面均预留有一条通长槽口(5),所述通长槽口(5)与相邻的竖孔(6)相连通;二、沿房屋高度方向垂直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布置分别不小于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水平连接钢筋(4),所述水平连接钢筋(4)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的两侧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同时在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支柱侧模,然后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通长槽口(5)及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即完成一形连接;
所述L形连接分为需要抗震设防和不需要抗震设防两种情况;当不需要抗震设防的L形连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垂直设置,在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夹角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所述第一SP板(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相邻侧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SP板(2)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相邻侧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相交的侧面均预留有一条通长槽口(5),所述通长槽口(5)与相邻的竖孔(6)相连通;二、沿房屋高度方向垂直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布置分别不小于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水平连接钢筋(4),所述水平连接钢筋(4)的一端分别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水平连接钢筋(4)的另一端锚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的内侧,同时在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支柱侧模,然后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通长槽口(5)及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当需要抗震设防的L形连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垂直设置,在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夹角处设置L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7);所述L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7)两个方向的肢厚分别与各自方向SP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相垂直的侧面均预留有一条通长槽口(5),所述通长槽口(5)与相邻的竖孔(6)相连通;二、沿房屋高度方向垂直于L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7)的两肢布置分别不小于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水平连接钢筋(4),所述水平连接钢筋(4)的一端分别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一SP板(1)和第二SP板(2)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水平连接钢筋(4)的另一端锚固在L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7)的内侧,同时在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支边缘构件模板,然后向L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7)、通长槽口(5)及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
所述T形连接分为需要抗震设防和不需要抗震设防两种情况;当不需要抗震设防的T形连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按照截面为T字形进行布置,所述第二SP板(2)垂直于第一SP板(1)和第三SP板(9)设置,在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的交汇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所述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相交的侧面均预留有一条通长槽口(5),所述通长槽口(5)与相邻的竖孔(6)相连通;二、沿房屋高度方向垂直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布置分别不小于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第一连接钢筋(10)和第二连接钢筋(11),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0)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的两侧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一SP板(1)和第三SP板(9)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所述第二连接钢筋(11)的一端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二SP板(2)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第二连接钢筋(11)的另一端锚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的内侧,同时在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支柱侧模,然后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柱(3)、通长槽口(5)及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当需要抗震设防的T形连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按照截面为T字形进行布置,所述第二SP板(2)垂直于第一SP板(1)和第三SP板(9)设置,在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的交汇处设置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所述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三个方向的肢厚分别与各自方向SP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相垂直的侧面均预留有一条通长槽口(5),所述通长槽口(5)与相邻的竖孔(6)相连通;二、沿房屋高度方向垂直于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的三肢布置分别不小于第一SP板(1)、第二SP板(2)和第三SP板(9)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的的第一连接钢筋(10)和第二连接钢筋(11),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0)从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的两侧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一SP板(1)和第三SP板(9)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所述第二连接钢筋(11)的一端通过通长槽口(5)伸入第二SP板(2)内并延伸至相邻的竖孔(6)的内沿,第二连接钢筋(11)的另一端锚固在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的内侧,同时在竖孔(6)内布置用连续螺旋箍筋绑扎固定的纵向钢筋,支边缘构件模板,然后向T形现浇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8)、通长槽口(5)及竖孔(6)内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千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千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8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