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1603.3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亢萍;王泽人;周慧莹;郭丙佳;何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47/00;C08L51/06;C08L91/00;C08L23/06;C08K13/02;C08K3/34;C08K5/134;C08K5/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塑性聚烯烃 制备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过氧化二异丙苯 聚烯烃弹性体 汽车内饰件 热塑性塑料 安全卫生 动态硫化 高乙烯基 聚丁二烯 医疗用品 页岩 弹性的 环烷油 加工性 开炼机 抗氧剂 重量份 混炼 无毒 橡胶 应用 | ||
一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涉及一种聚烯烃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重量份组成为:聚丙烯 70~20份,高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30~8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2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5份,环烷油5~50份,抗氧剂1010 1~5份,PE蜡1~10份,页岩灰0~30份。所述的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通过开炼机混炼同时进行动态硫化制备而成。本发明的制备产品的颜色浅,在保持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和橡胶的弹性的同时,无毒无味,安全卫生,有望在汽车内饰件,医疗用品等领域获得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烯烃弹性体。
背景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TPE)兼具热塑性塑料的重复加工性和橡胶的高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同时又具有优异的回收再生性,作为一种全新的高分子材料,市场迅速发展。其柔软的质感和可调整的物性、硬度以及适宜多种加工工艺且具有环保性等优势,为产品设计师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这无疑对创新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引领市场潮流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由弹性体和聚烯烃构成,通常弹性体的组分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烯丁烯共聚物(POE)、丁腈橡胶(NBR)和丁基橡胶;聚烯烃组分主要为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EPDM型TPO的主要缺点是硫化交联比较困难,易反霜,同PP相容性差,形成相区尺寸大,价格较高,材料硬度偏高,流动性偏低,注塑产品容易产生明显的流痕;POE型TPO除了价格高而外,另一个主要缺点是热塑性弹性体的刚度、热变形温度大幅度下降。NBR和SEBS型TPO的价位更高,分散相区自身很难交联。
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在汽车上的使用非常广泛,世界上的汽车主要生产国,例如美国、日本和西欧都是TPO的主要生产及消费国。2017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TPO消费量为将近2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8.6%;目前,TPO应用最多的是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较早应用于汽车领域的热塑性弹性体。日本超过80%的汽车保险杠采用EPDM/PP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本发明弹性体的中橡胶相采用高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聚丙烯与橡胶相的相容剂,采用成本低廉的页岩灰为无机填料,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为交联剂所述的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通过开炼机混炼同时进行动态硫化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产品的颜色浅,在保持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和橡胶的弹性的同时,无毒无味,安全卫生,有望在汽车内饰件,医疗用品等领域获得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该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是经聚丙烯原料、高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环烷油、抗氧剂1010、PE蜡、页岩灰、过氧化二异丙苯按配比加入到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90~230℃,混炼5~30分钟,在混炼过程中同时进行动态硫化,得到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该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主料: 聚丙烯 70~20重量份数;
高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 30~80重量份数;
交联剂: 过氧化二异丙苯 0.1~5重量份数;
增塑剂: 环烷油 5~50重量份数;
抗氧剂: 抗氧剂1010 1~5重量份数;
润滑剂: PE蜡 1~10重量份数;
相容剂 5~20重量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