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导电复合材料主体的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00864.3 | 申请日: | 2018-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0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E.奇拉巴斯茨;M.E.福索姆;G.图萨;M.洛克汉德瓦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13/06 | 分类号: | B64D13/06;B64D1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晨;傅永霄 |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导电 复合材料 主体 风扇 进口 扩散器 壳体 | ||
一种用于提供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的方法和系统,所述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包括由复合材料形成的壳体主体,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率的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第二导电率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率,以及接合所述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和所述导电材料的粘结剂。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主题涉及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被形成为具有导电复合材料主体的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
背景技术
典型地,在现代商用飞机中,提供空气循环机(ACM)以适当地调节将被供应到机舱或驾驶舱或其他位置的空气,从而使乘客舒适。空气循环机包括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以接收由空气循环机吸入的进气流。通常,通过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的高速气流可以在此类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上产生静电积聚,从而需要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与合适接地之间的导电路径。电接合的增加可能需要附加的部件、复杂性和组装。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方案,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包括:由复合材料形成的壳体主体,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率的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第二导电率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率,以及接合所述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和所述导电材料的粘结剂。
根据实施方案,空气循环机系统包括:空气循环机;以及联接到所述空气循环机的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所述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包括:由复合材料形成的壳体主体,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率的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第二导电率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率,以及接合所述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和所述导电材料的粘结剂。
根据实施方案,用于形成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的方法包括:将具有第二导电率的导电材料引入具有第一导电率的基体玻璃纤维材料以及引入粘结剂以形成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率;以及由所述复合材料形成所述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的壳体主体。
上述实施方案的技术功能包括: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率的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第二导电率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率,以及接合所述基体玻璃纤维材料和所述导电材料的粘结剂。
实施方案的其他方面、特征和技术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在本说明书结尾处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并且明确要求保护主题。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清楚实施方案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及优点,在附图中,相似元件在图中相似地被编号:
图1示出空气循环机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示;并且
图2是用于图1的空气循环机系统的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图1示出空气循环机系统100。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空气循环机系统100包括联接到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115的空气循环机105。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空气循环机105不仅通过将空气压力调节到用于机舱加压的期望水平、还通过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来调节加压空气流(例如,来自飞机发动机的排气)。使待调节的压缩排气流首先穿过空气循环机105的压缩机部分,在所述压缩机部分处,所述压缩排气流被进一步冷却,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冷凝,由此对空气进行除湿。然后,通过空气循环机105的涡轮部分使已除湿的空气膨胀以便将压力减小到期望压力水平,从而用于递送到其使用点(例如,飞机乘客舱或驾驶室)。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空气循环机105驱动进口风扇110,所述进口风扇110吸入外部空气以用于和空气循环机105相关联的热交换器。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风扇进口扩散器壳体115接收气流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未经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