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浮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98864.4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伟;张哲研;马媛媛;陈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浮 絮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浮型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的原料组成及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缓释气浮药剂:17%‑60%;絮凝剂:40%‑83%;其中絮凝剂可以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中任意常用一种或几种絮凝剂,所述的缓释气浮药剂为过碳酸钠、碳酸钠、粒粒氧等增氧剂或产气试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上浮效果、絮凝效果均较好,不仅可以使絮体上浮从而彻底去除水中悬浮物、磷等污染物;而且少量缓释气浮药剂就可以达到较好的上浮效果、絮体持续的上浮时间非常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高分子絮凝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浮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絮凝法是主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絮凝剂及其应用是该技术的核心,其种类、性质直接决定混凝处理效果。传统的絮凝剂在用沉淀法去除水中悬浮物和磷时,随着时间流逝絮体上吸附的磷会再次解吸进入水体。
对于景观水体而言,采用絮凝沉淀法不利于后续处理,沉淀物积聚在水体底部容易通过内源释放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彻底去除水中污染物特点的上浮型絮凝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该上浮型絮凝剂是在絮凝剂中混合缓释气浮药剂而形成的,且两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缓释气浮药剂:17%-60%;
絮凝剂:40%-83%;
其中絮凝剂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实现絮凝剂上浮功能需要有大量且直径小于100um的微细气泡,因为气泡过大会使絮体在上升过程中对水造成较大的扰动,相互碰撞下气泡无法牢固的粘附在絮体表面,影响最终上浮效果。缓释气浮药剂遇水缓慢释放氧气,产生的气泡细小,符合气浮技术对微气泡的要求,且能在实现气浮的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因此本发明选用缓释气浮药剂作为气浮药剂来制备上浮型絮凝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释气浮药剂为过碳酸钠、碳酸钠、粒粒氧等增氧剂或产气试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更有选的为过碳酸钠和粒粒氧等增氧剂,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体的含氧量。
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为无机絮凝剂,缓释气浮药剂与絮凝剂质量比为1:4~1:1。
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为有机絮凝剂,缓释气浮药剂与絮凝剂质量比为1:3~1:1。
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为无机絮凝剂,缓释气浮药剂与絮凝剂质量比为1:5~1:1。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剂为PAFC-(CTS-AM)复合絮凝剂或粉煤灰/PAFC-(CTS-AM)复合絮凝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上浮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定量的絮凝剂与一定量缓释气浮药剂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成上浮型絮凝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上浮型絮凝剂对水体进行混凝处理的方法,其具体为:将上浮型絮凝剂投加至水体中进行混凝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捕集上浮的絮体,使其彻底从水体中去除。
本发明的有益效用在于:
(1)可以使絮体上浮从而彻底去除水中悬浮物、磷等污染物;
(2)少量缓释气浮药剂就可以达到较好的上浮效果;
(3)絮体持续的上浮时间非常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缓释气浮药剂投加量对絮体上浮所需时间(a)、持续时间(b)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杂质絮凝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