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8522.2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黄茜;龙学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E21B43/3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所述的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旋流器(1)、电极(2)、导流管(3)、集水室(4)、控制阀(5)、膜分离室(6);所述的旋流器(1)为双锥型水力旋流器,旋流器(1)自上而下各部分依次为溢流口(7)、入口(8)、圆柱段(9)、大锥段(10)、小锥段(11)、手孔(12)、尾管段(13),尾管段(13)上开设有一号出水口(14)和排污口(15),排污口(15)位于尾管段(13)的底部。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并且分离性能好,其包含了旋流、电絮凝和膜分离等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组合,占地面积小,提高了原始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我国大部分的油田已经进入开采的中后期,采出液中含水率也大幅提升,有的可达90%以上;另外,由于在目前的油田开采中常常加一些表面活性剂,油滴乳化严重,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这使得常规的油水分离方法很难使得生产水达到外排标准。
水力旋流器是常见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利用流体在旋流腔中快速旋转产出的离心力,使密度较大的水相流向外侧,密度较小的油滴则运动至内圈,并逐渐通过碰撞而聚为更大粒径的油滴,最终上浮实现分离。当油水密度差较小时,在旋流器中油相和水相所产生的离心力之差不大,使得油水分离困难;另外,随着处理液量增加,旋转产生的剪切力过大,油滴易破裂为更小的微小液滴,从而降低油水分离的效率。
因此,为了使得生产水达到外排标准,迫切需要一种更为高效环保的油水分离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并且分离性能好,其包含了旋流、电絮凝和膜分离等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组合,占地面积小,提高了原始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旋流器、电极、导流管、集水室、控制阀和膜分离室。
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最上部,其为双锥形水力旋流器,从上到下依次是溢流口、渐开线曲线型结构的双入口、圆柱段、大锥段、小锥段、尾管段、一号出水口、排污口,大锥段的锥度一般选择15°-25°,小锥段的锥度一般选择1.2°-3.0°。
所述电极与尾管段平行放置,且通过手孔与外电源进行连接,所述手孔设置于旋流器尾管段的起始位置;电极的长度为尾管段长度的2/3。
所述导流管一端插入旋流器的内部,插入深度为尾管段长度的1/4,另一端则与集水室相连。
所述集水室设置在旋流器和膜分离室的中部,所述膜分离室内部设置有36根呈波纹状的膜管,其夹角为60°,连接集水室与膜分离室的管路上安装有控制阀。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旋流油水分离装置,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采用离心分离,电絮凝、膜分离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大油滴与水相的初步分离,油水再分离,油水精细分离,从而可以简化生产水处理工艺流程,在获得较高分离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本发明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备了离心分离、电絮凝与膜分离的优点。首先通过旋流器一次分离后,较大粒径的油滴则通过溢流管排出,含少量油污的污水则进入旋流器的尾管段,在尾管段设置有电极,产生气泡,从而除去部分较小粒径的油滴和悬浮物,中心位置富含油滴的污水则引入到膜分离室中,通过三级分离,从而实现了油水的高效分离。
(2)通过将旋流器入口设置为渐开线曲线型,可以降低油滴在入口湍流作用下的破裂情况,提高分离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