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的模型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8147.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9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斐;孟祥敬;吴惠丰;丁家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周秀梅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生物膜 评估 预测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应用 磷脂双分子层 有机磷阻燃剂 金电极表面 测试策略 风险评价 交流阻抗 纳米材料 实验测试 风险性 检测 构建 阻抗 污染物 生态 重复 联合 | ||
1.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生物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模型在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中的应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在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和其他污染物毒性中的应用。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为在电极表面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冰冻-涂抹”法在金电极表面构建共价结合的磷脂双分子层。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1)将处理后金电极浸泡在含DPPTE溶解液中,DPPTE分子通过头部的巯基与金形成“Au-S”共价键,即可自组装形成单层膜;
2)采用“涂抹-冻结”法通过亲水和疏水作用力在DPPTE分子层表面添加DPPC分子层,从而构建出磷脂双分子层。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DPPC为粉末状1,2-二棕榈酰-sn-甘油磷脂酰胆碱(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DPPC,>99%),DPPTE为1,2-二棕榈酰-sn-甘油磷脂酰硫代乙醇(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thioethanol,DPPTE,>99%)。
7.一种利用模型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构建的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检测生物膜在不同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存在下的生物膜电导率和阻抗值,根据生物膜电导率和阻抗的变化,预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对生物膜通透性的影响,实现对OPFRs的毒性评价。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型评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获得的生物膜在不同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存在下的生物膜电导率和阻抗值采用模拟电路图进行数据拟合,根据阻抗值和电导率的数值大小,体现所述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毒性高或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1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