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海协同作战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7592.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9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宋笔锋;郧奇佳;艾俊强;任云松;张宁;孙海军;李军;裴扬;尚柏林;党举红;郭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F17/18;F41H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存力 作战单元 作战飞机 作战 性能参数 作战效能 拦截 构建 飞机 场景 性能配置 影响飞机 战场态势 作战能力 发射波 杀伤 协同 导弹 概率 武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海协同作战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包括:构建作战场景;构建战场态势图;计算每个敌方作战单元拦截每个我方作战单元的拦截导弹的可发射波次及拦截距离;计算我方作战单元的生存力;计算我方武器单元对敌方作战单元的杀伤概率;选择需要权衡的影响飞机生存力和作战能力的飞机性能参数,并给出不同的飞机性能参数,计算在同样作战场景下,飞机生存力和作战效能的变化,权衡得到最佳方案。优点为:本发明可以根据整个作战流程,考虑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计算不同性能配置下,相应的作战效能和作战飞机编队总生存力,从而指导设计者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权衡,得到在确保完成任务的条件下生存力最高的最优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海协同作战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生存力的权衡设计已成为现代作战飞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强调信息化作战和精确化打击的“云作战”体系下,作战飞机的安全受到空前的威胁,对飞机在战场中生存力的权衡设计不仅是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在高强度、高消耗的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目前对于作战飞机生存力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平台中心战”的层面,主要是针对作战飞机所受威胁,对飞机自身某几种具体的敏感性或易损性增强措施,权衡其对飞机生存力的增益和代价,如信号减缩、噪声干扰和欺骗、部件屏蔽、余度设计、装甲防护等。除了以上生存力提高措施外,飞机的作战能力也对其作战效能有很大影响,比敌人更早的“发现、射击、摧毁”目标显然能够极大地增强自身的生存概率。杨哲等在《考虑作战能力的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中引入飞机自身的作战能力,提出了一种包含飞机敏感性、易损性和作战能力的生存力权衡设计模型,然后,该种模型仅可评价单独一架飞机的生存力,在“云作战”的现代化作战体系下,作战飞机更加依赖于信息的互联互通,节点间的配合对其生存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目前的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并未考虑飞机协同作战能力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作战体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海协同作战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海协同作战飞机生存力权衡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作战场景,确定双方作战单元基本参数,包括:我方作战单元的数量、类型及性能参数;敌方作战单元的数量、类型及性能参数;敌我双方的位置分布、火力情况和作战流程;
步骤2,根据双方作战单元基本参数,确定敌方作战单元对我方作战单元的直视距离R1、敌方作战单元所搭载雷达对我方作战单元的最大探测距离R2,从而得到敌方作战单元所搭载雷达对我方作战单元的最远发现距离Rmax,由此确定每个敌方作战单元对于每个我方作战单元的防御圈范围,进而根据敌方作战单元位置分布和我方作战单元航路规划情况,构建战场态势图,具体包括:
步骤2.1,计算敌方作战单元对我方作战单元的直视距离R1:
其中:hant为我方作战单元飞行高度,hac为敌方作战单元所搭载雷达的高度,单位为米;
步骤2.2,计算敌方作战单元所搭载雷达对我方作战单元的最大探测距离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7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