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代景观装饰夯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96663.0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2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岳;宋卓亚;杨雪冬;温磊;刘英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21/00;E04B1/66;E04B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代 景观 装饰 夯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现代景观装饰夯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以施工场地内的土壤作为主要原料,过筛处理后,按照土:碎石:砂:水泥:水=6:3:2:0.55:1.2的土料配合比,与碎石、砂、水泥进行加水拌合,根据墙体尺寸支设木模板,在模板内进行分层夯实,同时在墙内使用钢筋和竹筋组合拉结,拆模后进行面层处理。创新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土料配合比、结构加固方式、墙体夯筑技术和面层保养,其中,夯土材料配合比是现代装饰夯土墙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装饰墙体能否实现安全稳定、实用美观;而结构加固技术、墙体夯筑方法、面层养护手段,在确保现代夯土墙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美学的追求和享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与建筑施工领域,是用于满足别墅、大型公建等高品质要求的一种现代景观装饰夯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随着人们对新兴事物的认识逐渐深入,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融合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夯土墙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从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了人类挡风遮雨的不二之选。虽然近百年以来,夯土结构经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短暂冲击。
相比之下,传统夯土墙施工工艺耗时废料,且建筑材料墙体可靠度欠佳,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要求,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停滞状态。
依据以往传统的施工方法,夯土墙使用寿命较短,经过风吹日晒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定期进行修补养护,同时,土壤的特性成为了限制墙体高度、使用范围的重要因素,存在墙体坍塌、泥沙污染等影响安全和美观的隐患,纵然有着原生态、绿色自然等优点,传统夯土墙技术已经逐渐在建筑行业内边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景观装饰夯土墙及其施工方法,从结构到面层等各个方面对传统夯土墙技术进行了革新:从夯土材料入手,采取水泥、砂、石和水的合理级配,提高结构强度;从墙体植筋技术入手,在墙体内采用钢筋和竹筋组合的形式,将夯土墙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墙身面层入手,采用土壤固化剂,保证墙体足以经受风雨的洗礼。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现代景观装饰夯土墙的施工方法,用于独立夯土墙或一侧为结构墙的夯土墙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土准备:从施工现场指定土源取土,采用人工或筛土机进行筛分,筛孔尺寸0.8cm~1.2cm;
步骤二、土料拌合:按照质量配合比松散土:碎石:砂:水泥:水=6:3:2:0.55:1.2进行拌和,再按照总重量0.1%的比例将所需要的固化剂加水稀释,将固化剂和水加入干料;
步骤三、基础砌筑抹灰:夯土墙基础采用实心砖,上部浇筑砼压带并沿墙身方向布置通长筋;
步骤四、基础防潮处理:对基础进行防潮处理;
步骤五、结构墙墙面植筋:当夯土墙一侧为结构墙时,垂直结构墙墙面进行钢筋植筋;
步骤六、搭设首层模板:首层模板支设高度按照模板短边长度确定,模板拼缝采用硬拼方式;
步骤七、土料装填并夯实:土料虚铺厚度为20cm~25cm为宜,步骤七、土料装填并夯实:土料虚铺厚度为20cm~25cm为宜,采用“回”字形夯筑方法进行四遍夯实,对边角部位采用“口”字形夯筑方法并增加两次夯实;
步骤八、竹筋铺设:土层内需设置竹筋时,先铺10cm~15cm厚虚土,虚土,水平放置竹筋,再铺剩余虚土并进行夯实,竹筋布置在虚铺土层中心位置;
步骤九、上层模板搭设:完成本层夯土墙施工后,立即开始上层夯土墙模板安装,方法同首层模板;
步骤十、上层墙体夯筑:进行上层墙体夯筑,方法同步骤七~步骤九,直至当模板支设到距板底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6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