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6317.2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2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晓冬 |
主分类号: | F24B1/02 | 分类号: | F24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电机 炉内 煤仓 煤量 液晶显示屏 采暖煤炉 弹簧悬挂 滚珠丝杠 加煤 自动化 电磁加热控制器 拉力传感器 数字化控制 温度传感器 功放电路 结构组成 结合应用 直线轴承 按键组 炉灰仓 一键式 底盘 煤炉 滑道 炉体 煤箱 数字化 测量 体内 点燃 应用 劳动 | ||
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这种新型数字化实现了煤炉的一键式数字化控制,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出煤仓、步进电机和CPU主板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一键化加煤,并且可以自动控制加煤,使用户在睡觉的时候仍能保持炉内的煤量,步进电机的应用使出煤仓避免了人为的里外进出,炉内温度、炉内剩余煤量在液晶显示屏显示,一目了然,炉体内采用了新式的弹簧悬挂结构,有利于炉内煤量的具体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具体的说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代替人工的省力煤炉,属于家用采暖煤炉领域。
背景技术
北方冬天,农村缺少集体供暖,一般使用煤炉燃烧释放的热量进行取暖,并且在另一屋中连接烤箱,人们现在用的这种炉子自动化程度几乎没有,需要人们的体力操作;在人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因煤燃烧殆尽自动熄灭,造成屋内的寒冷,并且点燃的方式原始而麻烦,需要使用燃点低的易燃物进行煤块的引燃,费时又费力,这就需要一种自动化、数字化煤炉,进行自动化操控,减少人们的劳动,但市面上目前还没有,基于此,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
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导轨、导轨底座、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所述CPU主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在一起,CPU主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置于炉内壁底盘上方,测量炉内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发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温度,并且控制关闭点燃模块,按键组与CPU主板连接在一起,CPU主板接受来自按键组的信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CPU主板连接着功放电路,功放电路连接着电磁加热控制器,所述功放电路中包括大功率IGBT元件;所述CPU主板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拉力传感器进行炉内煤量的称重,然后将数据传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煤量,CPU主板与步进电机I和步进电机II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盘位于炉体内下部,具有漏灰孔,通过四条硬弹簧进行悬挂,一条弹簧的末端连接拉力传感器,炉体上部具有撑杆,撑杆顶端具有长方盒,拉力传感器置于盒体内,所述的点燃模块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是由石墨钢平板、螺旋加热线圈组成的,所述石墨钢平板位于螺旋加热线圈上部,点燃模块具有多个点燃单元,与底盘通过耐热陶瓷耦合,均匀分布;所述煤箱为长方体箱,一侧面开口,具有多层隔板,所述滚珠丝杠设置于隔板下侧,步进电机I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的出煤仓设置于煤箱中,为凹形长直状,内侧具有挡板,挡板上部与滚珠丝杠连接,两条平行导轨通过导轨底座安装在出煤仓两侧,两个直线轴承安装在挡板两侧,并与导轨呈动配合,挡板下部具有软性材料,所述出煤仓具有多个,位于煤箱各层隔板上,出煤仓导口下侧为所述滑道首端,滑道倾斜,末端与炉体侧面连接,炉体侧面具有缓冲常闭门,炉体下部具有自动炉灰仓,仓体下部具有平板,平板与滚珠丝杠II连接,所述步进电机II与滚珠丝杠II连在一起。
所述点燃模块的水平位置低于底盘1厘米。
所述加热线圈与底盘、石墨钢平板是绝缘的。
所述的螺旋加热线圈的样式可为圆柱形、菱形、长方形中的一种。
所述炉灰仓步进电机由硅酸铝材料包覆。
所述按键组由开关键、数字键、复位键和数字煤炉可实现的功能键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晓冬,未经董晓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6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沸点燃料混合燃烧装置及其点火燃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水箱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