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6132.1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作泰;刘薇;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陈晓妍;林玉旋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脱水性能 湿污泥 脱水处理 污泥处理技术 蛋白酶反应 酶预处理 脱水污泥 脱水性能 污泥滤饼 溶菌酶 污泥 生态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调节湿污泥的pH值至6.0~7.0;向经pH调节后的湿污泥中先加入溶菌酶反应,然后加入蛋白酶反应;对经酶预处理后的湿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得到污泥滤饼。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污泥的整体脱水性能,而且经该方法脱水处理后得到的脱水污泥可降低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污水处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产生的副产物-污泥量也急剧增加。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最终产物,由于其含水量可高达95%-99%,因此难以满足堆肥、填埋、热解、焚烧等后续处理的要求,而且因其含水量高,体积大,也增加了污泥的运输成本和难度。此外,污泥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毒物等,若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与处置,也将给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污泥脱水作为最重要的前处理过程,是降低污泥后续处理和处置成本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为了解决污泥脱水的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机械法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然而,由于污泥的有机质含量高,亲水性强,且细胞内部结合水比例较大,因此,通过常规的机械脱水方法很难脱除细胞内部的结合水,污泥脱水效率低。
为了改善并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当前,人们主要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化学调理剂(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来提高污泥脱水效率。然而,在这些方式中,由于这些化合物会残留在脱水后的污泥中,且难以被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利用,因此,将给脱水污泥的后续利用带来不确定的环境及生态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而且还能够降低污泥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pH值:称取湿污泥,调节所述湿污泥的pH值至6.0~7.0;
酶预处理:向经pH调节后的所述湿污泥中先加入溶菌酶反应,然后加入蛋白酶反应;
脱水处理:对经所述酶预处理后的所述湿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得到污泥滤饼。
其中,所述湿污泥可为含水率为大于或者等于99.5%的生活污泥,所述溶菌酶、所述蛋白酶可通过商业购买获得。
进一步地,在所述酶预处理的步骤中,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比为0.8:1~4:1。
其中,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比为0.8:1~4:1包括了该投放质量比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比为0.8:1、1:1、1.3:1、1.5:1、1.6:1、2:1、2.3:1、2.6:1、3:1、3.3:1、3.6:1或4:1。
优选地,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比为1.5:1~2:1。
更优选地,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比为2:1。
进一步地,在所述酶预处理的步骤中,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总和与干污泥的质量之比为0.08:1~0.15:1。
其中,所述干污泥为所述湿污泥经过过滤及在103~105℃的烘箱内烘干后至恒重得到的污泥。
其中,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总和与干污泥的质量之比为0.08:1~0.15:1包括了该比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溶菌酶与所述蛋白酶的投放质量总和与干污泥的质量之比为0.08:1、0.09:1、0.1:1、0.11:1、0.12:1、0.13:1、0.14:1或0.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6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