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6015.5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殷红敏;翁锐;翟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1P3/18;F01P5/10;F01P7/16;F01P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杨洁;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循环系统 中冷散热器 发动机中冷器 冷却气体 发动机冷却系统 电子水泵 冷却液 缸盖 冷却稳定性 冷却液冷却 冷却效率 两路 冷却 流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和二级中冷循环系统,其中,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一级中冷散热器、电子水泵、BSG和发动机中冷器;来自一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液经过电子水泵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BSG回至一级中冷散热器,一路流经发动机中冷器回到一级中冷散热器;二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上述发动机中冷器和二级中冷散热器;来自二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气体流通至发动机中冷器和缸盖中。本发明中一级中冷循环系统采用冷却液冷却,二级中冷循环系统采用冷却气体冷却,冷却液和冷却气体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效率,增加了冷却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外界空气在进入发动机前,需要进行过滤和增压,通常的空气经过空滤器过滤之后,再进入到涡轮增压器中,而涡轮增压器工作时,采用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作为动力推动涡轮,从而将进入涡轮增压器中的空气进行增压。然而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非常高,因此废气进入涡轮增压器中推动涡轮时,会将高温热量通过涡轮增压器传递给增压气体,另外,空气在被涡轮增压器压缩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密度升高随之温度升高。
如果上述增压气体未经冷却直接送入发动机中,则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也会容易造成爆震等,同时还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增压气体进入发动机之前,会进行冷却处理,目前采用的冷却系统,其冷却效率过低,且在恶劣工况下,冷却稳定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将增压气体进行冷却,并且提高冷却效率,增加冷却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
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一级中冷散热器、电子水泵、BSG和发动机中冷器;来自所述一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电子水泵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所述BSG回到所述一级中冷散热器,一路流经所述发动机中冷器回到所述一级中冷散热器;
二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所述发动机中冷器和二级中冷散热器;来自所述二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气体流通至所述发动机中冷器和缸盖中;
增压气体从所述发动机中冷器进入所述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后,再经过所述二级中冷循环系统进入所述缸盖中。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冷却小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小循环系统包括缸体、所述缸盖、水泵、电子节温器、DCT油冷器和暖风;
在所述冷却小循环系统中,所述电子节温器关闭,从所述水泵中泵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缸体和所述缸盖之后分为三路,一路流经所述电子节温器回到所述水泵,一路流经所述DCT油冷器回到所述水泵,一路流经所述暖风回到所述水泵。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冷却大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大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缸体、所述缸盖、所述水泵、所述电子节温器、所述DCT和主散热器;
在所述冷却大循环系统中,所述电子节温器开启,从所述水泵中泵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缸体和所述缸盖后分为三路,一路流经所述电子节温器和所述主散热器后回到所述水泵,一路流经所述DCT油冷器回到所述水泵,一路流经所述暖风回到所述水泵。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补水回路,所述补水回路包括膨胀水壶和补水管路,所述膨胀水壶经所述补水管路向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一级中冷散热器中补充冷却液。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排气回路,所述排气回路包括所述膨胀水壶和排气管路,所述膨胀水壶经所述排气管路为所述电子水泵和所述水泵排气。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空滤器和涡轮增压器,空气经所述空滤器过滤后进入所述涡轮增压器中进行增压,增压气体再进入所述发动机中冷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6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