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码连接同屏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5344.8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0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霞杰;李炳新;周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康茂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363 | 分类号: | H04N21/4363;H04N21/436;H04W76/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黎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屏 二维码 移动终端 显示设备 显示屏 移动终端屏幕 移动终端设备 扫描显示器 大屏显示 内容投射 设备信息 生成系统 无线连接 信息投射 一键连接 小屏 显示器 扫描 视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连接同屏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将同屏器通过HDMI数据线与一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设备连接;其次通过二维码生成系统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上生成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同时获取有同屏器的设备信息;接着,通过一移动终端扫描上述的生成的二维码,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同屏器的无线连接;最后,将移动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投射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本发明通过扫描显示器上的二维码,实现移动终端与同屏器一键连接,把移动终端上的内容投射到显示器上显示,实现小屏换大屏显示,可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角体验;本发明使得传统同屏器的使用步骤简单明了,能快速的让移动终端与同屏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同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连接同屏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同屏器是一种可将移动设备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文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另一个播放设备中。使用时,将同屏传输器输出接口与在要显示的设备输入接口连接,(例如采用HDM接口)。传输器应该自带一个APP。将同屏器插到显该显示设备上(如电脑、电视机等)。打开手机设置--显示--无线显示,搜索到该设备,连接上就可以同屏了。同屏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家庭、工作中。
传统的无线同屏技术的使用步骤复杂,每次使用时都需要进行设置、搜索、连接等步骤,操作相对繁琐。不易于使用,用户体验效果不理想,导致同屏器未能在生活中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基于上述二维码的特性以及近几年二维码在移动终端的普及,本发明人提出将二维码应用于同屏器中,并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连接同屏器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二维码连接同屏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同屏器包括下步骤:首先,将同屏器通过HDMI数据线与一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设备连接;其次,通过二维码生成系统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上生成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同时获取有同屏器的设备信息;接着,通过一移动终端扫描上述的生成的二维码,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同屏器的无线连接;最后,将移动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投射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终端为以下任意一种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中集成有二维码扫描程序,通过扫描显示设备显示屏上生成的二维码,与所述同屏器形成无线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显示设备通过二维码生成系统在显示屏上生成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中集成有同屏器的设备名称和密码,通过移动终端中扫描该二维码,实现移动终端与同屏器的无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通过二维码将同屏器的设备信息直接显示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上,使用者无需进行设置、搜索,直接利用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与同屏器的无线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维码生成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康茂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康茂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视频网关设备及教学系统
- 下一篇:搜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