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5329.3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罗专溪;王振红;杨帆;郭建华;颜昌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 纳米二氧化钛 吸附 去除 砷去除 砷污染水体 基底材料 应用成本 粘结特性 吸收 团聚 复合 体内 回收 | ||
1.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方法分别由微藻以细胞密度为106 - 107 cell/mL和纳米二氧化钛以浓度质量为0.5 - 100 mg/L耦合组成。
2.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2)微藻菌株的筛选;3)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复合去除剂的混合方法;4)将所得的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复合去除剂加入到被砷污染的水溶液中进行吸附吸收去除。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纳米二氧化钛是以偏钛酸为原料,加入质量体积比为10 wt%左右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并用NaOH调整溶液pH值约8.5;用BaCl2溶液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经过30分钟充分搅拌后,溶液变成分散的纳米粒度溶液;向溶液缓慢加入碳酸铵溶液,调整pH值至5.5左右,对溶液进行凝胶;并加入0.1 wt%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酰胺,搅拌均匀30分钟后过滤;将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滤饼在250、350、550℃三个不同温度下煅烧3小时,其中250℃1.5小时、350℃1小时、550℃半小时。
4.将煅烧产物粉碎成粉末状的纳米二氧化钛产品,经X射线衍射法鉴定为锐钛型矿型,透射显微镜测定其粒径约为25 nm,比表面积约为120 m2/g,形貌为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微藻选取对砷吸收富集能力较高的藻种如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海生拟微绿球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筛选所得藻种,采用合适培养基以悬浮的培养方式,在光照强度35μmol m−2s−1、弱碱性、室温22±3℃、光暗比为16:8条件下培养至砷吸收富集能力和胞外聚合物分泌能力较强的指数增长阶段。
7.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纳米二氧化钛超声30 min制成均匀的悬浮液,然后加入至微藻溶液,涡轮振荡器混匀2 min左右,使得纳米二氧化钛与微藻充分粘附结合,制备获得纳米氧化钛微藻复合去除剂。
8.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强化微藻对砷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砷的吸附吸收时间为24 h -7d,砷的浓度不超过5 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3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区脱氮的人工浮岛设计
- 下一篇:一种跌水式浮叶植物净化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