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95182.8 | 申请日: | 201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伟;王安龙;毛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B01D53/14;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高燕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氨氮废水的pH调节至10~12,采用脱氨膜脱气后通过酸液吸收,得到脱氨废水和氨盐溶液;向氨盐溶液通入空气进行吹脱,得到吹脱残液I和含氨混合气I;采用吸收液走壳程对含氨混合气I进行吸收,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2%的氨水;向1~12%的氨水通入空气进行吹脱,得到吹脱残液II和含氨混合气II;通过步骤(3)得到的氨水对含氨混合气II进行吸收,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0%的氨水。本发明的资源化处理方法一方面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低至100mg/L,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另一方面回收制取的氨水浓度达到15%以上,高浓度的氨水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使用,实现了对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常见的水体和大气污染,氨氮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污染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之一,若直接排入水体,容易引起水体的污染。我国氨氮废水量大、面广,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冶金、制药、化肥等工业废水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的次级出水等。
目前处理氨氮废水的主要技术有:生物脱氮、吹脱、汽提、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电渗析法、液膜法及脱气膜法等。
生物脱氮法是处理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厌氧、缺氧或好氧等生化处理作用下,使水中氨氮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污染的目的。但是生物脱氮法对废水水质要求较高,不适合低有机物、高浓度、高盐分、难降解的工业废水的脱氮。
催化湿式氧化法一般只适用于低浓度、水量小的氨氮废水处理,且氧化剂成本较高,设备投资大。
吹脱法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高气液比吹脱处理成本高,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汽提法主要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处理效率高,但对设备要求高,处理成本高,投资大。
公开号为CN10590615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与氨氮吹脱相结合的煤化工废水预处理方法,将废水一级吹脱至氨氮300mg/L,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再进行二级吹脱至氨氮小于100mg/L,吹脱出的氨气采用酸碱多级吸收后外排。该方法虽然能处理氨氮废水,但是吹脱出的氨气采用酸碱多级吸收后外排,不能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回收,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可在处理氨氮废水的同时回收制取高浓度氨水,实现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氨氮废水的pH调节至10~12,采用脱氨膜脱气后通过酸液吸收,得到脱氨废水和氨盐溶液;
(2)将氨盐溶液的pH调节至10~12,并加热至50~100℃,通入空气进行吹脱,得到吹脱残液Ⅰ和含氨混合气Ⅰ;
(3)将含氨混合气Ⅰ通入脱氨膜管程,吸收液走壳程对含氨混合气Ⅰ进行吸收,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2%的氨水,吸收尾气通入氨盐溶液;
(4)将1~12%的氨水加热至50~100℃,通入空气进行吹脱,得到吹脱残液Ⅱ和含氨混合气Ⅱ;
(5)将含氨混合气Ⅱ通入脱氨膜管程,步骤(3)得到的氨水走壳程对含氨混合气Ⅱ进行吸收,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0%的氨水。
所述的氨氮废水中,氨氮浓度为1000mg/L以上。
优选的,步骤(1)中,控制脱氨废水的氨氮浓度为100mg/L以下,氨盐溶液的氨氮浓度为10000~200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