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5044.X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邹东辉;沈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车辆 驾驶 环境 即时通讯 监控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揭露了一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即时通讯监控系统,其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包括步骤:检测是否接收到一消息提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提示的判定,存储所述消息提示;接收一行车驾驶数据并基于所述行车驾驶数据判定是否显示所述消息提示;和响应于显示所述消息提示的判定,输出所述消息提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等新概念汽车的蓬勃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供应商商和设备制造商通过网络服务不断向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和更为便利的服务。在这些服务中,网络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服务是其中热门服务之一。通过网络即时通讯服务,存在共同需求或者共同爱好的用户可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与沟通,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或共同协作等。
在即时通讯服务给使用者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使用者对即时通讯服务的消息提醒及消息回复产生了应激性成瘾反应。随处可见,当即时通讯服务的消息提示响起时,无论何时何地,使用者都会下意识地去查看相应消息并给予回复。这类行为模式在某些需注意力集中的场合(例如,行车驾驶场合)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
更具体地说,当处于行车驾驶环境时,驾驶者需时刻保持专注状态于观察路况及了解车辆性能状况,以尽可能地防止意外发生或当意外发生时做好应急反应。然而,即时通讯相关的消息提示及回复信息的行为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对于一般驾驶者而言,其显然不能一心二用。也就是说,当驾驶者的注意力被即时通讯工具所占据时,其无法兼顾对路况的观察及对车辆的精准控制,此时,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将大幅上涨。
特别地,对即时通讯的消息提醒及消息回复的习惯性反应是成瘾性心理。在行车驾驶环境中,驾驶者往往无法有足够的自制力控制对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应激性反应。同时,驾驶者往往对低估在行车驾驶环境中查看即时通讯消息及回复消息等行为的危险性。这些现象表明,在行车驾驶环境中,对于即时通讯工具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仅仅依靠驾驶者个人的控制能力。相应地,需寻求额外的途径协助驾驶者智能地监控即时通讯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能协助驾驶者智能地监控即时通讯应用,减少驾驶者因查看及回复即时通讯消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能根据车辆驾驶数据智能地选择即时通讯工具的消息提示时机,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驾驶者因查看及回复即时通讯消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针对于不同的即时通讯消息类型作不同的处理,以使得需占据大量注意力的诸如视频、文本或图像之类的信息提示被暂存于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相对占据驾驶者较少注意力资源的诸如音频之类的消息消息提示被设置于特定时机提示驾驶者,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驾驶者在行车驾驶环境因查看和回复即时通讯消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基于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方向盘的转动角度数据智能地选择即时通讯应用的消息提示显示时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基于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车辆行驶平均速度是否超过某一预设值的判定,选择即时通讯应用的消息提示显示时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车辆驾驶环境的即时通讯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消息提示所提示的信息包含图像、文本或视频其中至少之一时,所述即时通讯监控系统自动回复一提醒信息至消息发送方客户端,以提醒所述消息发送方其所通讯的用户正处于行车驾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