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灭火用消防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4002.4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联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1/18;B64D1/02;A62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灭火机构 灭火 起落架 红外摄像头 无线接收器 加湿效果 除尘 旋钮 电机 主动轮转动 消防 电机驱动 固定焊接 机械连接 喇叭喷头 螺栓加固 灭火效率 皮带驱动 转轴转动 从动轮 主动轮 螺旋桨 底端 喷出 下端 水泵 焊接 喷洒 嵌入 转动 蓄水 | ||
1.一种灭火用消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自动灭火机构(1)、型号标志(2)、螺旋桨(3)、电机(4)、电调(5)、连杆(6)、起落架(7)、调节旋钮(8)、无线接收器(9)、红外摄像头(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起落架(7)固定焊接于自动灭火机构(1)底端两侧,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红外摄像头(10)固定设于自动灭火机构(1)下端,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调节旋钮(8)固定嵌入于无线接收器(9)左侧,且两者内部之间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的无线接收器(9)固定焊接于自动灭火机构(1)前端,且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的型号标志(2)底部固定粘贴于自动灭火机构(1)顶端,所述的连杆(6)设有两个以上,所述的连杆(6)分别焊接于自动灭火机构(1)四角,且两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电机(4)固定嵌入于电调(5)上端,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螺旋桨(3)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入于电机(4)两端表面,所述的螺旋桨(3)与电机(4)相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自动灭火机构(1)由蓄水箱(101)、排水管(102)、传动轮连接机构(103)、触发电机机构(104)、齿轮移动机构(105)、灭火球发射机构(106)、活动框架(107)、调节水泵(108)、消防喷洒机构(109)组成;
所述的蓄水箱(101)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7)上端,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消防喷洒机构(109)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7)下端,且通过排水管(102)与蓄水箱(101)相连接,所述的调节水泵(108)固定设于排水管(102)外表面,且两者之间相套合,所述的灭火球发射机构(106)两端延伸至与活动框架(107)焊接在一起,且一端与活动框架(107)相联通,所述的齿轮移动机构(105)固定设于灭火球发射机构(106)上端,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传动轮连接机构(103)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7)内部左上角,且两者之间相接触,所述的触发电机机构(104)固定设于传动轮连接机构(103)下方,且两者之间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用消防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轮连接机构(103)由固定板(1031)、主动轮(1032)、第一电机(1033)、转轴(1034)、从动轮(1035)、皮带(1036)组成,所述的转轴(1034)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7)内部顶端,且与固定板(1031)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固定板(1031)右侧固定设置有触发电机机构(104),且两者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1033)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7)内部左上角,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主动轮(1032)固定嵌套于第一电机(1033)下方,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从动轮(1035)固定嵌套于转轴(1034)中部外表面,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皮带(1036)分别活动连接于主动轮(1032)与从动轮(1035)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灭火用消防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电机机构(104)由固定块(1041)、固定杆(1042)、驱动杆(1043)、导向杆(1044)、驱动块(1045)、第二电机(1046)、驱动轮(1047)组成,所述的固定板(1031)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046),且两者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驱动轮(1047)固定嵌入于第二电机(1046)外表面,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杆(1042)固定设于灭火球发射机构(106)上端右侧,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固定块(1041)与固定杆(1042)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导向杆(1044)设有两个,且垂直焊接于驱动块(1045)上下两端,所述的驱动杆(1043)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块(1045)表面,且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杆(104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轮(1047)外表面,且两者相配合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联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联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40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