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2707.2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平;祁成江;宋正华;叶昊;刘德忠;王林刚;肖婷;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04;F23G5/46;F23G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盐 资源化回收 离子膜电解装置 干燥装置 碳化装置 依次连接 焚烧炉 加热 过滤 溶解 过滤除杂装置 烟气处理装置 氯气 干燥脱水 设备表面 深度碳化 蒸发结晶 氢气 换热器 有机物 除杂 挥发 碳化 粘结 电解 | ||
1.一种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干燥装置放置在工业危废盐的第一入口,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一出口连接碳化装置的第一入口,所述碳化装置的第一出口连接溶解过滤除杂装置的入口,所述溶解过滤除杂装置的出口连接离子膜电解装置的入口,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碳化装置的第二出口连接加热焚烧炉的入口,所述加热焚烧炉的出口连接换热器的第一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烟气处理装置的入口,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三出口连接循环风机的入口,所述循环风机的出口连接换热器的第二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碳化装置的第二入口,所述碳化装置的第三出口连接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二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装置的第一入口到碳化装置的第一出口依次包括一级碳化装置和深度碳化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碳化装置和所述深度碳化装置均连接加热焚烧炉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过滤除杂装置依次包括溶解过滤装置和滤液除杂再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滤液除杂再过滤装置的入口。
6.一种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一项一种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装置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一定质量的工业危废盐至于干燥装置中干燥脱水,干燥装置中控制温度在230-360℃范围内,干燥时间为1-2h;
S2:将S1得到的危废盐依次通入一级碳化装置和深度碳化装置,温度分别控制在400-500℃和500-700℃,碳化时间均为2-4h;
S3:将S1和S2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有机物通入加热焚烧炉,温度控制在1000-1100℃,焚烧时间为3s以上后得到的烟气通入换热器,烟气进入换热器后得到的气体通入烟气处理装置,换热器产生的热风依次通过深度碳化装置、一级碳化装置和干燥装置,再通过循环风机进入换热器中;
S4:将S2中经深度碳化后的碳化产品进入溶解过滤装置溶解、过滤,将得到盐的浓度控制在280-320g/L之间后通入滤液除杂再过滤装置进一步除杂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进入离子膜电解装置电解,得到NaCl溶液,NaCl溶液通过离子膜电解装置电解,得到NaOH溶液、H2和Cl2,NaOH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NaOH固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通过加热焚烧炉焚烧挥发出的有机物,所述加热焚烧炉的温度控制在1000-11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换热器产生的热风通过深度碳化装置、一级碳化装置和干燥装置热量依次递减,深度碳化装置、一级碳化装置和干燥装置内反应所需要的温度依次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溶解过滤装置中依次加入BaCl2 、Na2CO3和螯合树脂,BaCl2 除去SO42-,Na2CO3去除Ba2+ 和Ca2+,螯合树脂除去Ca2+和Mg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危废盐处置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滤液除杂再过滤装置加入HCl溶液去除过量Na2C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27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