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1859.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泉;邢晓钟;董存武;朱立龙;杜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2B3/40;C22B2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陶涛;李琪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镍溶液 氯化 杂质金属离子 有机相 除杂 净化 稀释剂 酸性磷萃取剂 碱性胺类 湿法冶金 皂化处理 皂化过程 萃取过程 混合物 氟化钠 可循环 协萃剂 主金属 萃取钙 除钙 镍盐 液碱 废水 消耗 再生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方法,属于湿法冶金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采用氟化钠除钙镁,解决了P507萃取钙镁的限制;采用酸性磷萃取剂、碱性胺类协萃剂与稀释剂的混合物协萃除杂,萃取过程有机相无需预先皂化处理,彻底杜绝了皂化过程带来的液碱消耗和废水的产生,除杂后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钴、铜、锰、锌、钙、镁的含量均达到0.002g/L以下,且不损失主金属镍,有机相经再生后可循环使用,净化后镍溶液可以作为生产多种镍盐产品的原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冶金生产中,氯化介质镍溶液中钙、镁、钴、铜、锰、锌等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剂多为单一的N235 或P507,二者各有其局限性。N235在氯化介质中对各种金属的萃取曲线显示,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是影响N235萃取金属离子的重要因素。当[CL-]大于200g/L时Cu2+萃取完全,当[CL-]大于270g/L时Co2+萃取完全,使镍溶液中钴、铜杂质的净化受到限制;同时N235对溶液中钙、镁离子没有萃取能力,达不到净化钙、镁杂质的目的。而P507虽然能去除氯化介质中钙、镁、钴、铜、锰、锌等金属杂质离子,但为保证萃取过程所需pH值,必须预先对有机相进行皂化处理。
以氢氧化镍钴固体物料为主要原料生产镍盐产品过程中,氯化介质镍溶液的净化除杂采用P507萃取法,为平衡萃取除杂过程水相的pH值,生产中先将有机相与液碱反应转化为钠皂再转换为镍皂后进行萃取,由于P507萃取脱除钙镁杂质的净化深度有限,除杂后镍溶液中杂质镁只能达到0.2g/L左右,同时液碱消耗量大且排出的高盐废水不利于循环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面除杂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的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氯化介质镍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的净化方法,该氯化介质镍溶液中Ni≤80g/L,主金属镍与杂质钴、铜、锰、锌离子总质量之比大于20;净化过程首先采用化学沉淀法除去溶液中的钙镁杂质,使净化后镍溶液中杂质镁达到0.0015g/L以下;然后利用酸性磷萃取剂和碱性胺类萃取剂的混合物协同萃取除杂,使溶液中的钴、铜、锰、锌等金属杂质离子得到深度净化,萃取过程有机相无需进行皂化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化学沉淀法除钙镁:采用氟化钠作为沉淀剂,根据氯化介质镍溶液中钙镁离子的总质量计算氟化钠的用量,随着溶液中钙镁离子杂质含量的升高氟化钠的加入量随之增加,反应过程控制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氟化钠,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备用;
(2)配制有机相:有机相由酸性磷萃取剂、碱性胺类协萃剂和稀释剂组成,其中,以体积比计,酸性磷萃取剂占比≥20%,碱性胺类协萃剂占比≥10%;有机相的配比根据氯化介质镍溶液中钴、铜、锰、锌等杂质金属总量进行调整;
(3)萃取除杂:控制萃取相比,将步骤(1)中滤液与步骤(2)中有机相混合,在30-40℃下进行多级逆流萃取,使溶液中的杂质钴、铜、锰、锌转入有机相,主金属镍留在水相中,分离出有机相,有机相经再生后循环使用。
其中,上述步骤(1)中氯化介质镍溶液的pH值为3.5-5.0,氟化钠的用量为溶液中钙镁杂质总质量的8-10倍,除钙镁反应温度为70-90℃。
步骤(2)中所述酸性磷萃取剂为P507,碱性胺类协萃剂为N235,有机相以体积比计,P507占比20-25%,N235占比10-15%,稀释剂占比60-70%,配制后有机相[H+]浓度为0.5-0.7mol/L。
萃取除杂过程为相比2-4:1的6级以上逆流萃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1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