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配方溶液、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90461.5 申请日: 2018-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8323273B 公开(公告)日: 2020-07-17
发明(设计)人: 牛玉;杨衍;刘子记;刘昭华;戚志强;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N49/00;A01N43/40;A01P21/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赵蕊红
地址: 57173***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解除 苦瓜 种子 休眠 配方 溶液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配方溶液、方法及应用,首次将虾青素应用于快速解除植物种子休眠领域中,具体配方溶液由浓度为100~300mg/L的烟酸和浓度为300~800mg/L的虾青素水溶液组成。本发明有效地破除野苦瓜种子的休眠。野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第7天的发芽率基本在70%以上,有效解除阻碍野苦瓜种子萌发的各种因素,包括种子及果实存在后熟,种囊与种子难剥离,种皮所形成的机械障碍,打破野苦瓜种子体眠;与传统不经过处理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缩短育苗周期、种苗整齐一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野苦瓜的种苗繁育及栽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子休眠解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配方溶液、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uiata),亦名癞葡萄、金铃子、红娘等,其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野苦瓜,其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热带和温带地区,其是苦瓜种质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苦瓜抗病育种、抗逆育种、高产育种等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华南地区亦有用作水果栽培或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其富含苦瓜苷、小分子多肽、小分子多糖、皂甙、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果实不仅用于鲜食水果、瓜菜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来源,其具有治疗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等功效,其根及藤亦有入药的记载,近年,更有将其研发成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报道,在欧美、日本、台湾、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重要的市场潜力和推广价值。

与家苦瓜相比,野生苦瓜未经自然循环,其种子萌发率降低,具文献报道,其种子发芽率低于40%,且在其种苗繁育中存在出苗不一致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种苗繁育,尤其是来源于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的种质量资源收集,所以提高其种子萌发率是种质资源收集、种苗繁育的有效途径。

种子萌发实验中依据其处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类,其中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机械处理、温度处理、超声处理3种,化学处理可以分为酸处理、碱处理、氧化剂处理、盐类处理、激素处理等5类,依据对种子休眠破除的机制又可分为3类:(1)软化种皮、改善种胚与外界环境间的透水特性等,主要有温度处理、盐酸处理、小苏打处理和双氧水处理4种处理方式;(2)营养处理,主要有草木灰、氯化钙处理、硝酸钾处理、氯化铁处理处理4种处理方式;(3)激素处理,主要有生长素处理、细胞分裂素处理和赤霉素处理3重方式。但由于野苦瓜的超低发芽率,并非每一种处理方式都可以有效打破其休眠,因此,本发明综合了可能影响野苦瓜发芽的因素,深入探讨并提供野苦瓜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配方溶液、方法及应用,将虾青素应用于解除植物种子休眠领域中,解决了现有的野苦瓜种子休眠周期长、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配方溶液,该配方溶液由浓度为100~300mg/L的烟酸和浓度为300~800mg/L的虾青素水溶液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解除野苦瓜种子休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成熟的野苦瓜果实表皮拨开,取出带种囊的种子,用细砂揉搓种子去除种囊,并用清水洗净,种子用6~8目的筛网过筛,不能通过6~8目筛网的种子备用。

2)将备用的种子置于4~6℃的低温下贮藏7~14d。

3)将贮藏后的种子用浓度为100~300mg/L的烟酸和浓度为300~800mg/L的虾青素水溶液浸泡处理2~24h。

4)将处理后的种子置于砂床中进行发芽。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砂包括以下组份:细砂20~50%、牛粪10~30%、椰糠30~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0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