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解参数测定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8039.6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岗;党文龙;屈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烃量 烃源岩 参数测定 残留烃量 热解 烃源岩样品 有机碳含量 原点 关系曲线 关系直线 油气勘探 重要技术 最大斜率 散点图 资源量 热热 烃基 制作 转折点 油气 残留 预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热解参数测定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粉碎湖相烃源岩样品,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记为TOC;然后热热解得到残留烃含量记为S1;以TOC为横坐标,S1为纵坐标,制作散点图,图中S1与TOC过原点的关系直线的斜率表示相对残留烃量,最大斜率值为最大相对生烃量界限值;以TOC为横坐标、S1/TOC为纵坐标制作关系曲线,曲线中的转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TOC的界限值,根据该界限值和最大相对生烃量界限值确定最大相对生烃量曲线;由式排烃效率=(最大相对生烃量‑相对残留烃量)/最大相对生烃量得到排烃效率。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烃源岩生排烃基本原理,合理确定出了最大相对生烃量界限值,为预测油气资源量,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热解参数测定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属于油气资源评价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关于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定量计算,前人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涉及参数较多,数据获取、处理过程复杂是其共同的不足之处,且参数处理多以定性或半定量为主,在具体计算时参数不易把握。因此,提供一种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的定量计算排烃效率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测定方法,具体是利用热解参数;本发明针对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计算过程复杂、考虑因素较多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同一层位沉积条件与有机母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湖相烃源岩样品;
(2)粉碎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记为TOC,单位为%;
(3)对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解(Rock-Eval)分析,得到残留烃含量,记为S1,单位为mg/g;
(4)以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的所述有机碳含量为横坐标,以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的残留烃含量为纵坐标,制作散点图;所述散点图中S1与TOC过原点的关系直线的斜率(S1/TOC)表示相对残留烃量,最大斜率值为最大相对生烃量界限值;
(5)以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的所述有机碳含量为横坐标,以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的所述相对残留烃量为纵坐标,制作关系曲线;所述关系曲线中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的有效烃源岩的所述有机碳含量的界限值;根据所述的所述有机碳含量的界限值和所述最大相对生烃量界限值,在所述关系曲线的基础上恢复出一条曲线,即为最大相对生烃量曲线;
根据公式(1)即得到所述湖相烃源岩的排烃效率:
排烃效率=(最大相对生烃量-相对残留烃量)/最大相对生烃量(1)。
上述的测定方法中,步骤(1)中,有机母质类型:根据有机生烃理论,沉积物中的沉积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及腐殖化过程形成干酪根,研究表明80%以上石油及天然气都是由干酪根转化而来,故又称其为生油母质。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由不同来源有机质形成的干酪根,其性质和生油气潜能差别很大,由此干酪根可以划三种主要类型(I型干酪根又称为腐泥型:它可以来自藻类沉积物,生油潜能大;Ⅱ型干酪根: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等;Ⅲ型干酪根又称为腐殖型: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气潜力大)。
上述的测定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有机母质类型相同或相近指的是干酪根类型相同或相近。
上述的测定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湖相烃源岩样品经所述粉碎后过80目~120目筛进行筛样。
上述的测定方法中,步骤(2)中,利用碳硫分析仪(如LECO CS230)测定所述有机碳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8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