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7570.1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姚蔼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治理 系统 | ||
1.一种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池(1)、混合反应池(2)、生物净化池(3)、第一植被净化湿地(4)、第二植被净化湿地(5)、沉淀池(6)和蓄水池(7);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连接河道的污水管道,所述混合反应池位于所述过滤池的下游,所述生物净化池位于所述混合反应池的下游,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位于所述生物净化池的下游,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位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的下游,所述沉淀池位于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的下游,所述蓄水池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下游;
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过滤隔篮,所述过滤隔篮包括一级过滤隔篮(11)和二级过滤隔篮(12),所述一级过滤隔篮位于所述二级过滤隔篮的上游,所述一级过滤隔篮的网格的目数小于所述二级过滤隔篮的网格的目数,所述一级过滤隔篮和所述二级过滤隔篮均与所述过滤池可拆卸连接;
所述混合反应池外设有絮凝剂投放装置(21),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与所述混合反应池相通,所述混合反应池内设有出渣槽(22)和混合器(23),所述出渣槽位于所述混合反应池的上端,且设有一周,所述混合器位于所述混合反应池的下部,所述污水、来自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的絮凝剂和来自溶气罐的溶气水皆从混合器进入混合反应池;
所述生物净化池包括复合微生物(31)和曝气增氧器(32),所述曝气增氧器位于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
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和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皆为人工湿地,且皆包括边框(41)和位于所述边框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碎石层(42)、中砂层(43)和细砂层(44),所述细砂层的细砂的粒径为0.2-0.5mm,所述中砂层的中砂的粒径为1-2mm,所述碎石层为鹅软石层;
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混合反应池之间、所述混合反应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所述生物净化池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之间以及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均设有水泵(8);
所述一级过滤隔篮为金属网制成的隔篮,所述二级过滤隔篮包括三层,且分别为内层密网(121)、外层密网(123)以及位于所述内层密网和所述外层密网之间的碳纤维毡布(122),所述碳纤维毡布的厚度为1-2mm,所述内层密网的网格大小大于所述外层密网的网格的大小;
所述曝气增氧器包括增氧泵(321)、主管(322)、支管(323)和软管(324),所述增氧泵的输入端与空气连接,所述增氧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管,所述主管连接有若干所述支管,每一所述支管皆连接所述软管,每一所述软管皆连接有曝气头(325),所述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增氧泵、主管、支管、软管和曝气头产生气泡并扩散到水体中;其中,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头为微孔曝气头,且为条式安装或盘式安装;
所述增氧泵为直流泵,所述直流泵与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或所述增氧泵为交流泵,还包括交直流转换装置和储电装置,所述交流泵与所述交直流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装置与所述储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储电装置与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
所述微孔曝气头的微孔的直径为0.01-0.05mm;
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和所述沉淀池的面积按1:1:1设置;
所述增氧泵的功率为200-300W;
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细菌:假单胞菌10-12份、硫化细菌4-12份、黄杆菌20-25份、玉垒菌4-8份、莫拉氏菌8-12份、弧菌4-10份、放线菌2-8份、海杆菌10-20、亚硝酸纯球菌1-2份、氧化硫杆菌5-8份、脱氮副球菌8-15份、芽孢杆菌10-20份、中性柠檬酸菌8-12份、乳酸杆菌9-14份、酿酒酵母菌13-16份、枯草杆菌22-26份、硝化细菌30-35份、反硝化细菌15-19份、酵母菌16-21份和光合细菌6-9份;
所述生物净化池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之间具有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布水主管(45)和布水板(46),所述布水板间隔排布多个布水孔(461),所述布水板安装于所述边框且位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的边框的底部设有多个渗水孔(411),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位于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的下方,流经所述第一植被净化湿地的水通过渗水孔流出并流入第二植被净化湿地;
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的边框的底部也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沉淀池位于所述第二植被净化湿地的下方,流经第二植被净化湿地的水从所述渗水孔流出进入沉淀池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75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厂的沉淀池
- 下一篇:MBBR池出水口用拦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