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86953.7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民;陈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基坑 灌水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底部四角均通过支架(2)转动连接有滚轮(3),所述外箱(1)的内壁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滤箱(4),所述过滤箱(4)的内壁两侧之间底端固定连接有滤水装置(5),所述外箱(1)的内壁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7),所述第一水管(7)远离水泵(6)的一端贯穿外箱(1)并且延伸至外箱(1)的外部,所述第一水管(7)位于外箱(1)外部的一端通过伸缩管(8)连通有吸水管(9),所述外箱(1)的底部靠近水泵(6)的一端通过第一合页(10)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靠近外箱(1)的一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和第一限位环(13),所述第一连接块(12)远离转动杆(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14),所述第一水管(7)和吸水管(9)分别穿过第一限位环(13)和第二限位环(14)的内侧,所述外箱(1)远离水泵(6)的一侧通过第二合页(15)转动连接有仓门(16),所述仓门(16)远离外箱(1)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17),所述外箱(1)的底部位于转动杆(11)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18),所述过滤箱(4)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回灌水入口(19),所述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20)与回灌水入口(1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装置(5)包括不锈钢板(501),所述不锈钢板(501)的顶部开设有滤水口(502),所述不锈钢板(501)的顶部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垫层(503)、活性炭层(504)、砂砾过滤层(505)和金属过滤网(506),所述金属过滤网(506)倾斜放置,并且两端均贯穿过滤箱(4),所述过滤箱(4)靠近仓门(16)的一侧位于金属过滤网(506)的上方开设有碎石出口(507),所述金属过滤网(506)远离仓门(16)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508)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9),所述支撑板(5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8)包括外管(801),所述外管(801)远离第一水管(7)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802),所述第二凹槽(802)的内壁通过第三连接块(803)固定连接有内管(804),所述第二凹槽(802)的内壁一侧靠近内管(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805),所述挡块(805)与第三连接块(803)之间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806)固定连接,所述内管(804)的内壁靠近外管(801)的一端通过防砂块(807)固定连接有除砂块(8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9)的底部和远离过滤箱(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震垫(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内壁靠近水泵(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的顶部与防震垫(2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内壁底部靠近仓门(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碎石箱(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管(24),所述第一水管(7)和吸水管(9)靠近伸缩管(8)的一端均与螺纹管(2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回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底部远离仓门(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25),所述竖板(25)靠近转动杆(11)的一侧通过固定块(26)转动连接有油缸(27),所述油缸(27)远离固定块(26)的一端与转动杆(11)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695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夹心混凝土组合板围堰及拼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