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确标定马赫数范围的低速风洞油流实验的油流配方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85326.1 | 申请日: | 201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敏;郑天龙;葛宁;杨冠华;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M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流 低速风洞 配方 马赫数 标定 稀释剂 二氧化钛粉末 油酸 质量百分比 表面气流 分析模型 实验图像 示踪粒子 对流场 可视化 硅油 流态 油料 加深 流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明确标定马赫数范围的低速风洞油流实验的油流配方,具体而言是涉及到马赫数范围为0.3‑0.5的适用于低速风洞油流实验的油流配方,确定使用示踪粒子——二氧化钛粉末,载体油料——硅油和稀释剂——油酸,并确定三者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经过大量的油流显示实验表明该油流配方能获得高质量的油流实验图像,用于分析模型表面气流流态,加深对流场信息的了解,从而达到流动可视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油流显示实验的油流配方,具体而言是涉及到马赫数范围为0.3-0.5的油流实验的油流配方。
背景技术
油流实验拍摄所得到的油流图谱主要反映物面附近的流动图画,使得流场“可视化”,可以根据所得到的油流轨迹线来分析二次流、分离流动和旋涡流动等流动现象。由于物面附近的流动情况是形成整个空间流场的出发点,可以进而分析流场信息,是了解边界层分离以及漩涡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油流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叶栅叶片以及航空发动机气动部件表面、端壁、流道流动的显示和测量。
油流实验的原理大致如下:由于油膜厚度非常薄,油的粘性系数远远大于空气的粘性系数,同时除奇点之外压力项与摩擦力项相比是小量,使得油膜对真实流场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在油膜厚度小于边界层厚度时,油膜在边界是物面,满足无滑移条件,其上边界/油气界面上,油流和气流的速度以及他们的剪应力、粘性应力相等。经过相关公式推导可知,油流轨迹线方程近似地显示了气流绕流中物面摩擦力线。因而油流谱实际上显示的是物面上摩擦力线谱。
在油流实验当中,油流涂料是决定油流实验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能够得到清晰可见的显示结果才能真实地反应出流场的流动情况。油流实验的第一步即为选取适用于实验工况的油流涂料,需要不断筛选并检验油流涂料的配方。由于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同马赫数工况下流经油流涂料的流体速度不一样,摩擦力大小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对涂料本身选用油剂的粘度、示踪粒子与油剂之间的配比有不同的要求,并且要求该油流涂料的粘度、稠度等性质都应该使得其能够在标注的工况下得到痕迹清晰、保存良好的流线。因此,针对不同马赫数的实验工况需要选用不同配方的油流涂料,并且应该提前标定出所适用的具体马赫数范围。然而,现有的油流涂料往往不能标定出其所适用的具体工况,给科研工作者在选取涂料配方时带来了很大困扰,需要不断选取涂料配方并且进行预实验检验其能否适用,增加了实验成本,也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因此,非常有必要弥补该方面的不足,提出明确标定其适用工况的油流涂料配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即提出了一种明确标定适用工况范围的油流配方:该涂料适用于马赫数范围为0.3-0.5的油流实验。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本发明所配置的油流涂料能够在所述工况下得到令人满意的油流实验结果:实验工况下油流轨迹线清晰明显、图谱不易受到非实验工况因素影响、能够长期保存等显著优势,为科研工作者进行 0.3-0.5马赫数下的油流实验提供了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马赫数范围为0.3-0.5的工况下得到清晰可见的油流实验结果的油流配方,通过实验得到的物体表面油流轨迹线来分析某些特殊流动现象,从而加深对流场流动信息的理解。
经过大量风洞吹风实验验证,本发明能够在马赫数范围为0.3-0.5的油流实验中取得清晰可见的实验结果,根据这些结果能够加深对流场的理解,对实验件的性能有更直观的了解。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马赫数范围为0.3-0.5工况的油流实验的配方,由示踪粒子、载体油料和稀释剂按质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其质量百分比为:载体油料47%,示踪粒子50%,稀释剂3%。
上述的载体油料为硅油。
上述的示踪粒子为二氧化钛粉末。
上述的稀释剂为油酸。
本发明所配置的油流涂料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