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4945.9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2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樊蓓莉;梁威;赵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B01D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岸 修护 景观 种植基质层 汇水机构 防护 净水 海绵 水生态系统 水资源 生态 并排设置 深度净化 侧表面 导流区 集水层 净水石 每一级 水景观 水生态 三位一体 构建 廊道 区块 石笼 水岸 垂直 铺设 净化 补充 种植 | ||
1.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常水位线以上的汇水海绵护岸单元(1)以及设置在常水位线以下的净水防护护岸单元(2),所述汇水海绵护岸单元(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护岸阶梯模块(12)以及设置在两个护岸阶梯模块(12)之间的深度净化导流区(8),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每一级阶梯自外而内依次垂直设有景观汇水机构、滞滤集水层(5),所述景观汇水机构包括垂直于河湖岸坡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景观区块(7)与汇水廊道(6),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近水侧表面铺设有种植基质层(11),所述种植基质层(11)上种植有植物,所述净水防护护岸单元包括由近水侧向岸坡侧依次垂直设置的净水石笼护岸层(3)、防护石笼护岸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上表面宽度为3~8m,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上表面为内侧向下倾斜的坡面,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5~10°,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近水侧表面的宽度为2~3m;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近水侧表面为垂直向外倾斜的坡面,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近水侧表面的坡面角度为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区块(7)的地面铺装为硬质不透水铺装,所述景观区块(7)上设有植被绿化区、景观小品区或休闲活动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廊道(6)为与所述滞滤集水层(5)连通的长方体凹槽结构,所述汇水廊道(6)近水一端封闭并与景观区块(7)外侧齐平,所述汇水廊道(6)远水一端与所述滞滤集水层(5)相连通;所述汇水廊道(6)的坡度与护岸阶梯模块(12)上表面的坡度相同;所述汇水廊道(6)与滞滤集水层(5)相接处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的孔径为0.2~0.8cm;所述汇水廊道(6)底部铺设粒径为1~3cm的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铺设厚度为7~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滞滤集水层(5)为与汇水廊道(6)连通的长方体混凝土凹槽结构,所述滞滤集水层(5)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深度净化导流区(8)相连通,所述滞滤集水层(5)自封闭一端向开口一端倾斜设置,所述滞滤集水层(5)的坡度为3~7°;所述滞滤集水层(5)与深度净化导流区(8)相通的一端设置有规格与滞滤集水层(5)相匹配的级配砾石石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滞滤集水层(5)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砾石层、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级配砾石层,所述砾石层中砾石粒径为0.8~1.5cm,所述砂石层中砂石粒径为0.2~0.8cm,所述级配砾石层中的级配砾石粒径为0.2~0.5cm;所述滞滤集水层(5)的总厚度为25~40cm,所述砾石层、砂石层、粗砂层、细砂层、级配砾石层的厚度比分别为2:1:2: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净化导流区(8)的上表面水平向近水侧下方倾斜3~7°;所述深度净化导流区(8)下部为深度净化基质层,所述深度净化基质两侧内种植有湿生草本植物,所述深度净化基质层包括设置在上层的碎石层、设置在下层的陶粒层,所述碎石层的铺设厚度为10~20cm,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20~35cm;所述陶粒层中的陶粒由火山岩、麦饭石、粘土进行发泡造粒制成,陶粒的粒径为0.8~2cm,所述陶粒层中粘土、麦饭石、火山岩的体积比为(4~5):(2~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阶梯模块(12)的近水侧边缘间隔铺设有石材板(9)和与侧表面相同的基质层并种植植物,所述石材板(9)的长度为30~60cm,所述石材板的厚度为3~5cm,相邻石材板的间隔距离为20~40cm;所述深度净化导流区(8)的近水侧表面部分设置为石砌结构,所述石砌结构的宽度为30~50cm,所述石砌结构中部每间隔30~50cm设有一块向背水侧下方倾斜的水流减速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9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
- 下一篇:水利工程护坡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