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4239.4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巫姜;崔风强;石文龙;王辉;陈江浩;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A61F2/90;A61F2/94;A61F2/958;A61F2/9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盛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动脉 血管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包括注射器、扩张球囊,还包括扩张机构和供药机构,所述的扩张机构由架体、梁架、连接环和弹力架组成,所述的供药机构由供药架、连接架和加固架组成,该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扩张机构的设计,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实现对患者血管狭窄区域的扩张,即确保了后续血液的顺畅流通,其次通过内置供药机构的配合效果,能够让药物缓缓渗入周围的管壁组织,最终有效的防止组织增生而再度堵塞血管,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并发症的产生,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医疗用途的支架,尤其涉及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是从心脏运送含氧量高的血液到全身的血管,如果胆固醇等脂肪物质在动脉血管内壁积聚,动脉管径就会逐渐狭窄,血液便无法顺畅流通。若狭窄处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一旦体力或压力增加而需要更多氧气及养份供应时,变窄的血管无法实时反应、增加足够的血液流量,就会引起患者心绞痛或气短等心肌缺氧症状,甚至还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衰竭而死亡。
有上述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透过医疗检测后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但症状较严重患者则需要进一步作治疗。以往从心导管检查中,发现患者血管有狭窄的现象时,多是以开刀采取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或是以气球扩张术,借球囊将血管的动脉硬化斑块压扁,让血管有正常的管径空间,但半年内约不少患者还是会再出现狭窄情形。
为了克服上述缺失,现今多采用的是在狭窄处置入血管支架。血管支架是一种环状网整体呈现细小管状物。而置放方式是将气球导管引导至患部,利用气球扩张时撑开狭窄处,再将血管支架留置固定该处后取出气球。血管支架可让血管保持原来管径的扩张状态,减少血管壁回缩或血管剥离,维持血管血流畅通有效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症状。而支架一旦置入血管日后会被新生的血管内膜覆盖,不再暴露于血管中永久留在病患体内。
虽然血管支架可直接撑住血管改善血管再狭窄的缺失,但在医学临床运用上却发现,当血管细胞被撑开后,内皮细胞会产生反应,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往支架的网状空间中生长出新的血管内皮组织,因此即便装了支架,仍无法完全避免相同的问题产生,尽管机率比以往的气球扩张术来得降低许多,但半年内患者会有再狭窄的可能。
为了解决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生长的问题,目前有涂药或特殊涂层血管支架因应而生。涂药血管支架是在支架的表面涂药,药物会缓缓渗入周围的管壁组织,防止组织的增生而再度堵塞血管,然而,通过采用涂药于支架表面方式,无法达到有效的长时间药物治疗目的,极大的影响了治疗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动脉血管的血管支架,包括注射器、扩张球囊,还包括扩张机构和供药机构,所述的扩张机构由架体、梁架、连接环和弹力架组成,所述的供药机构由供药架、连接架和加固架组成,所述的架体形状为环形,所述的梁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梁架均匀环绕于架体内,所述的梁架与架体一体相连,所述的连接环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环均匀分布于梁架两两之间,所述的连接环与梁架一体相连,所述的弹力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力架均匀分布于连接环两两之间,所述的弹力架与连接环一体相连,所述的供药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供药架均匀环绕于架体左右两侧,所述的供药架与架体一体相连,所述的连接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架从左至右依次分布于供药架两两之间,所述的连接架与供药架一体相连,所述的加固架位于供药架另一端,所述的加固架与供药架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架体、梁架、连接环、弹力架、供药架、连接架和加固架都为降解材质,所述的降解材质为可降解生物材料。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环形状为环形,所述的连接环有弹性记忆作用。
进一步,所述的弹力架形状为折叠形态,所述的弹力架有弹性记忆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