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2272.3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强;杨健;张凡;秦颖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高压电池包 多功能测试仪 测试效率 软件模块 测试 电池包控制单元 读取 辅助测试设备 操作面板 测试参数 测试信号 电气测试 高压安全 高压电池 开关控制 扩展性能 切换软件 软件算法 软件载体 下电控制 协议集成 硬件模块 硬件组件 集成度 分线盒 驱动卡 上位机 主线束 硬线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可以方便的到现场对电池包进行测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提高了高压电池包的测试效率,确保电池包的高压安全。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硬件组件和软件模块,上位机通过操作面板,硬件模块通过CAN驱动卡和测试主线束与电池包控制单元BMC进行CAN通信,进而实现对电池包的上、下电控制及相关测试参数的发送和读取,并结合低压分线盒和辅助测试设备的开关控制,实现硬线测试信号的输入,最终完成对电池包的下线测试。软件模块提高了软件算法的集成度,将不同的协议集成在同一软件载体中,同时提高了高压电池的测试效率,在不需要切换软件载体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所有电气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乘用车高压电池包下线测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对高压电池包的多功能测试仪。
背景技术
由于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乘用车逐渐替代传统汽油汽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作为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电池包技术,对于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影响,而保证电池包高压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下线测试技术。
电池包作为电动乘用车重要的高压组件,在整个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高压安全条例进行操作,但是在下线后必须进行完整的下线测试,才能保证高压安全,下线测试平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整车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同时由于电池包属于高压危险源,下线测试平台的安全性设计对于操作者的安全保证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电池包测试线有以下不足:1、设计和生产周期长,价格高;2、重复利用的难度较大;3、很难将测试设备移动到现场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可以方便的到现场对电池包进行测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提高了高压电池包的测试效率,确保电池包的高压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包括主硬件设备和辅硬件设备,其中主硬件设备包括CAN驱动卡、测试主线束、低压分线盒、低压开关电源、碰撞信号模拟器、网关和电池包低压插头,辅硬件设备包括高压电容负载盒、绝缘电阻测试线缆、高压电池包适配器和高压线缆,CAN驱动卡与上位机连接,CAN驱动卡、网关和电池包低压插头之间通过CAN总线通讯,低压开关电源和低压分线盒连接,低压分线盒和电池包低压插头之间进行信号通讯,高压电容负载盒和绝缘电阻测试线缆连接到高压电池包适配器,高压电池包适配器通过高压线缆连接电池包的高压插头。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的一实施例,低压分线盒和电池包低压插头之间进行信号通讯包括12V供电KL30信号、高压互锁控制信号、服务插头KL30C控制信号、泵控信号诊断模拟信号、阀控信号诊断模拟信号、KL15上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的一实施例,高压电容负载盒模拟电动车整车上的电容性负载,测试高压电池包内部的预充电电路的功能,高压电容负载盒内部是被动放电电路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的一实施例,绝缘电阻测试线缆用于测试高压电池包内部的绝缘阻值自检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电池包便携式多功能测试仪的一实施例,高压电池包适配器和高压线缆用于将高压电池包正、负极安全引出,且高压电池包适配器的插孔与万用表表的插头兼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2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