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及挤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1147.0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党;陈文明;刘长环;郭辉;王新刚;繆建华;肖家宏;华鹏刚;任凤伟;汪宁;王铁钊;肖伟;储成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6 | 分类号: | E21B23/06;E21B21/00;E21B33/127;E21B33/14;E21B3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钱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作业 封隔器 方法 | ||
1.一种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包括:
中心管,开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第一贯穿孔,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上的球座;
设置在中心管外的液缸套以及压盖机构,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液缸套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所述中心管与所述压盖机构之间具有第二环形空间,所述第一环形空间中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连接的第一活塞,所述液缸套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相连通,所述压盖机构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能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相连通,所述压盖机构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
设置在压盖机构上的胶筒,所述胶筒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对;
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空间中的开闭机构、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接的自锁套以及锁套座,所述开闭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的连通,所述自锁套和锁套座能控制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通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第一弹性件和底座,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抵,所述自锁套、所述锁套座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流道,所述自锁套、所述锁套座位于所述开闭机构的下方,所述自锁套能够向下滑动与所述锁套座相接以对所述第二贯穿孔进行封闭;
设置在所述压盖机构的流道中的球阀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缸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活塞的剪切销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能由所述第一环形空间向所述液缸套的外壁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机构包括上压盖和与所述上压盖相连接的下压盖,所述上压盖上具有上卡合部,所述下压盖上具有下卡合部,所述胶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卡合部相卡合,所述胶筒的下端与所述下卡合部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压盖机构上的开口、封堵件、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压盖机构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抵住所述封堵件,以使所述封堵件抵住所述开口,所述球阀机构能由上向下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压盖机构的流道中的伞阀机构,所述伞阀机构位于所述球阀机构的下方,所述伞阀机构能在压力下由上向下导通。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的挤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连接在钻具底部下入至井内预设位置;
向所述钻具中通入洗井液,所述洗井液依次通过所述中心管、所述球阀机构,经油套环空返排至地面;
向所述钻具中投球以堵住所述球座;
待所述球座封堵后,对所述钻具进行打压,压力液经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进入所述胶筒内部以使所述胶筒座封;
所述胶筒座封完成后,继续对所述钻具进行打压,以使所述第一活塞带动所述中心管、所述自锁套下移,从而使得所述自锁套封堵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球阀机构相连通;
向所述钻具中心通入灰浆,所述灰浆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球阀机构进入底部地层;
待通入的灰浆满足要求后,停止通入灰浆,再向套管环空中通入洗井液,洗井液顶开所述开闭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中心管内部、所述钻具返排至地面;
关井候凝,待候凝结束后,起出所述钻具,进而带出所述钻具底部的用于挤灰作业的封隔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灰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套管环空中通入洗井液,直至返排至地面的洗井液清澈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11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