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恒温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0094.0 | 申请日: | 201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范雪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迪松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恒温 盖布层 内衬层 面料 防油剂 亲水膜 涂覆 吸水 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 月桂醇硫酸钠 氟碳化合物 功能化处理 生产成本低 表面涂覆 紧密连接 聚山梨酯 生产效率 双重保护 共聚物 亲水剂 内衬 吸汗 压烫 蒸发 | ||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恒温面料,包括吸水盖布层和恒温内衬层,盖布层和内衬层通过压烫紧密连接,其创新点在于:盖布层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亲水膜,内衬层靠近人体一面的表面涂覆有一层恒温膜,其中亲水膜包括亲水剂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和月桂醇硫酸钠;恒温膜为纳米恒温防油剂,纳米恒温防油剂主要成分为氟碳化合物共聚物。本发明的这种新型恒温面料,内衬吸水,表层恒温,可以有效吸汗的同时,防止热量的蒸发,起到双重保护的功效;本发明的产品采用涂覆的方法进行功能化处理,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无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尤其涉及新型恒温面料,属于纺织面料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不同程度的憎水/恒温功能对于许多产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如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抹面面料、瓷砖填缝剂、彩色饰面砂浆和用于外墙的恒温抹灰砂浆、外墙腻子、粉末涂料和某些修补材料等。使面料具备一定的憎水功能可以通过掺加憎水性添加剂来解决,它还可以与其它外加剂如减水剂等配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恒温能力,同时还可以保持面料处于开放状态从而允许水蒸气的扩散。
一般的,运动型面料是指运动时衣服面料,这样的面料以涤纶的居多,因为在运动时需要大量出汗,穿纯棉的衣服的确是很吸汗,但是这些汗都是吸到衣服上的,衣服变湿了,很难蒸发出去。与此相反的还有面料和上述的面料正好相反,它可以保留身上的热量,起到保暖和保温的作用,也就是说衣服是具有隔热效果的,下雨也是淋不透衣服的。
一般市场上只有吸湿排汗功能或者保温恒温功能,因此急需具有双重功能的面料,来解决这种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恒温面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恒温面料,包括吸水盖布层和恒温内衬层,盖布层和内衬层通过压烫紧密连接,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盖布层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亲水膜,内衬层靠近人体一面的表面涂覆有一层恒温膜。
进一步的,所述亲水膜包括亲水剂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和月桂醇硫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膜为纳米恒温防油剂,纳米恒温防油剂主要成分为氟碳化合物共聚物。
进一步的,所述亲水剂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和月桂醇硫酸钠的重量配比为3~4:2.7~6:3.7~9。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这种新型恒温面料,内衬吸水,表层恒温,可以有效吸汗的同时,防止热量的蒸发,起到双重保护的功效;本发明的产品采用涂覆的方法进行功能化处理,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无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列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新型恒温面料,包括吸水盖布层和恒温内衬层,盖布层和内衬层通过压烫紧密连接,其创新点在于:盖布层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亲水膜,内衬层靠近人体一面的表面涂覆有一层恒温膜。
其中,亲水膜包括重量配比为3~4:2.7~6:3.7~9的亲水剂聚山梨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和月桂醇硫酸钠;恒温膜为纳米恒温防油剂,纳米恒温防油剂主要成分为氟碳化合物共聚物。
本实施例的面料内衬吸水,表层恒温,可以有效吸汗的同时,防止热量的蒸发,起到双重保护的功效;本发明的产品采用涂覆的方法进行功能化处理,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无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
新型恒温面料,包括吸水盖布层和恒温内衬层,盖布层和内衬层通过压烫紧密连接,其创新点在于:盖布层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亲水膜,内衬层靠近人体一面的表面涂覆有一层恒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迪松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迪松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0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