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9474.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5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顾屹立;陈丹;唐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滨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55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饱和 活性炭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将吸附饱和活性炭与水混合进行减压蒸馏,其中,所述吸附饱和活性炭为吸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饱和活性炭;将减压蒸馏后所得活性炭进行煅烧,得到再生活性炭。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方法能够有效将吸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饱和活性炭进行再生,所得再生活性炭能够重复使用;且再生方法操作简单。实施例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再生活性炭用于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生产过程中对粗品进行脱色处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色号可达40~50黑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剂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合成橡胶硫化剂、聚合用引发剂以及不饱和聚酯交联剂。目前,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步:一为过氧化反应,以2,5-二甲基-2,5-己二醇和双氧水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经过氧化反应,得到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氢)己烷;二为叔丁基化反应,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氢)己烷和质量百分含量为85%的叔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生成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粗品,粗品经过洗涤、蒸馏后脱色得成品,而在粗品脱色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丰富、无毒无味并且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因而作为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水质净化等领域,并且成为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是,活性炭价格高并且正逐渐成为紧缺资源,因而若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废弃,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还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鉴于此,从经济、节省资源和环保等角度考虑,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再生而藉以回用是体现节约型、节能型和环保型循环经济精神的有益举措。
目前对吸附饱和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有热再生法、化学再生法、生物再生法和电化学再生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对吸附饱和活性炭进行热处理或采用试剂对吸附饱和活性炭进行洗涤。但是,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吸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饱和活性炭的再生,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是有机过氧化物,加热容易发生爆炸等危险;且普通碱洗或是酸洗等不可能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与活性炭分离,而采用有机溶剂洗涤则又会在活性炭中引入其它杂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方法能够有效将吸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饱和活性炭进行再生,且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吸附饱和活性炭与水混合进行减压蒸馏,其中,所述吸附饱和活性炭为吸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饱和活性炭;
将减压蒸馏后所得活性炭进行煅烧,得到再生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吸附饱和活性炭与水的质量比为1:(10~30)。
优选地,所述减压蒸馏的温度为60~80℃。
优选地,所述减压蒸馏的真空度为-81.2~-53.9kPa。
优选地,所述减压蒸馏的时间为1~24h。
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00~800℃。
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时间为2~12h。
优选地,将所述减压蒸馏后所得馏分进行分层,得到的有机层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滨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滨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9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