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钟罩炉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4275.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柯尊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强龙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663;C21D9/673;C21D9/677;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支承台 内罩 空气压缩机 钟罩炉 侧壁 铜带 喷射压缩气体 间隔设置 均匀受热 悬浮状态 压缩空气 回风口 加热罩 罩顶部 内壁 托起 支承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钟罩炉,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内罩和套设于内罩外部的加热罩,底座上设有支承台,支承台上设有用于对内罩顶部喷射压缩气体的空气压缩机;支承台侧壁与内罩内壁间隔设置,且支承台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本发明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空气压缩机,利用压缩空气将铜带托起并处于悬浮状态,达到了铜带均匀受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带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钟罩炉。
背景技术
在铜带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钟罩炉对其进行退火以达到改善其延展性的效果。通常的钟罩炉包括底座、内罩、加热罩和冷却罩,铜带在加热罩中进行加热并保温后,将加热罩拆除并安装冷却罩对铜带进行冷却。而在利用加热罩对内罩内部的铜带进行加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热量传递不均导致铜带上出现温差,进而影响铜带的质量。
申请公布号为CN104764323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07月0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芯式钟罩炉,包括外罩、底座和中心加热棒;所述中心加热棒固定在所述底座中心位置。外罩作为主要热源,中心加热棒作为补充热源;采用中心与外围同心圆同时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对铜带加热过程中,铜带直接放置于底座上,这就使得铜带与底座接触的部分与其余部分的受热不同,导致铜带受热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钟罩炉,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空气压缩机,利用压缩空气将铜带托起并处于悬浮状态,达到了铜带均匀受热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钟罩炉,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内罩和套设于所述内罩外部的加热罩,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上设有用于对内罩顶部喷射压缩气体的空气压缩机;所述支承台侧壁与所述内罩内壁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承台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支承台上放置铜带,接着开启空气压缩机令喷射出来的压缩气体克服铜带的重力,使得铜带处于悬浮状态。然后在底座上依次安装内罩和加热罩,使加热罩对内罩进行加热。空气压缩机能够将气体进行压缩并排出,形成较大的动力。铜带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悬浮于内罩中,从铜带中心中空部分穿过的压缩气体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运动到内罩的顶部,并在内罩的反作用力作用下沿内罩的侧壁向下运动,并从支承台的回风口进入到支承台中成为空气压缩机的原材料,并持续进行压缩气体、回风再进行压缩的循坏,使得内罩内部的热量更加均匀地传递到铜带上。同时,铜带处于悬浮状态,避免铜带接触底座,使得铜带的加热更加均匀且全方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承台顶部水平设有分风板,所述分风板上开设有贯通设置的出风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压缩机中喷射而出的压缩气体从分风板上的出风口喷射而出,形成更加均匀和稳定的气流,使得铜带底部受到的作用力也更加稳定,减少铜带在内罩中位置偏移导致撞击到内罩上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罩上设有多个防撞柱,所述防撞柱沿内罩周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带的位置发生移动时,铜带在撞击到防撞柱后在防撞柱提供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铜带在多个来回运动后趋于稳定,减少铜带直接撞击在内罩上导致铜带和内罩损伤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撞柱上远离内罩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竖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带碰撞到防撞柱后,防撞柱上与铜带接触的实际面积仅为竖棱与铜带接触的面积,减少了铜带与防撞柱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由于两者接触导致铜带上接触防撞柱的部分受热不均的情况,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竖棱上设有弹性垫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铜带与防撞柱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少对铜带和内罩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强龙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强龙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4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