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LFN5在抑制逆转录转座子转座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3201.7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宇;刘启鹏;岑山;马艳杰;周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8/17;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璐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转录转座子 转座 细胞核 分子生物学领域 新功能 阻碍 应用 发现 疾病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公开了SLFN5在抑制逆转录转座子转座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SLFN5在阻碍LINE‑1RNPs进入细胞核中的新功能,并由此得出了SLFN5可通过阻碍LINE‑1RNPs进入细胞核而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的转座。为逆转录转座子LINE‑1的转座抑制提供了新的研究发现和抑制途径,并进一步为由此导致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SLFN5在抑制逆转录转座子转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在玉米中首次发现了独立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而能够在染色内或不同染色体间自由移动的遗传成分,这种遗传成分后来被命名为转座子(transposon),又被称为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s,TEs)。
转座子和转座过程在各个物种中都广泛地存在,根据其转座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DNA转座子,其特点是通过“剪切和粘贴”过程,利用自身编码的转座酶将自身序列在原有的基因位置上切除并插入到新的基因组位点,该过程并不增加拷贝数。在人类细胞中DNA转座子只占基因组的3%,并且处于失活状态;第二类是RNA转座子,又称为逆转录转座子,它们的转座过程采用“复制和粘贴”的模式,即先通过转录产生RNA中间体,再以该RNA为模板利用自身编码的逆转录酶生成cDNA后插入到新的基因组位点;该过程保留了原有拷贝并将新拷贝整合到新的基因组位点,从而使其在基因组中得以蔓延。
在逆转录转座子中,能够编码转座所必需的酶和蛋白、能独立完成转座过程的被称为自主型转座子,而需要借助于自主型转座子编码的酶或蛋白才能完成转座的被称为非自主型转座子。例如,逆转录转座子LINE-1(长散布元件-1,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1)属于自主型逆转录转座子,它在人类基因组中约含500,000拷贝,占基因组总量的17%,是人类基因组中占比最高的转座子,同时它也是目前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唯一具有转座活性的转座子。它所编码的蛋白ORF1p具有分子伴侣活性,保护RNPs中的LINE-1mRNA免被降解。ORF2p具有内切酶和逆转录酶活性,负责以LINE-1RNA为模板逆转录产生LINE-1cDNA插入基因组中新的位置。LINE-1除自身可以转座外,还可以协助不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非自主型转座子SINEs(短散布元件,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进行转座。
LINE-1转座能引起基因组不稳定,通过插入产生突变,引起基因组混乱并影响周围基因表达,这一影响可能造成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基因疾病。
Schlafen(鼠slfn;人SLFN)家族基因是在研究小鼠胸腺发育过程中第一次发现的。根据Schlafen基因的结构和蛋白的大小,研究者将其分成三个亚家族:SubGroupⅠ的蛋白分子量是37-42KD,主要定位在细胞质;SubGroupⅡ的蛋白分子量是58-69KD,定位在细胞质;SubGroupⅢ的蛋白分子量是100-104KD,主要定位在细胞核。
宿主因子SLFN5属于SubGroupⅢ,以往的研究仅表明其能够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和侵袭能力,尚未见到其可抑制LINE-1转座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SLFN5在抑制逆转录转座子转座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SLFN5在抑制逆转录转座子转座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3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