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72888.2 | 申请日: | 2018-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李斌;赵韩欣;崔凯;张红芳;周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 地址: | 0438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封闭 阳极 氧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可以一次性在镁合金上生成致密均匀的封闭阳极氧化膜,简化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电解液由氢氧化钾、氟化钾、硅酸钠、水溶性有机硅树脂和去离子水组成。所述水溶性有机硅树脂为水溶性有机硅单体和Hk550混合体。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包括:预处理,阳极氧化:将预处理后的镁合金工件浸没于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氧化电解时间10‑30分钟;水洗后烘干;通过本发明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的复合防护层具有结合度高,高硬度,高耐磨,抗腐蚀的优点,能够满足苛刻环境中镁合金工件的高强防护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比强度高,比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镁合金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及汽车等领域。
随着镁合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镁合金产品的表面处理需求越来越严苛,镁合金由于活性较高,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这给镁合金前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前处理选用氧化性太强的化学药品,易腐蚀零件,选用太弱的化学药品,表面上的自然氧化膜不易清洗干净,从而影响后期的氧化质量。
镁合金阳极氧化具有高耐蚀,高硬度等特点,是目前镁合金主要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镁合金阳极氧化层具有多孔结构,没有适当的封闭处理,阳极氧化层的耐蚀性将大大降低,因而镁合金阳极氧化后均需要再增加一道封闭工序,既增加了工艺的繁琐性,又增加处理成本。本发明设计的自封闭阳极氧化技术,可以一次性在镁合金上生成致密均匀的阳极氧化膜,且封闭。简化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该电解液配置简单,原料易得,该方法可以一次性在镁合金上生成致密均匀的阳极氧化膜,简化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电解液,包括:氢氧化钾、氟化钾、硅酸钠、水溶性有机硅树脂,其中氢氧化钾的浓度为7-10g/L、氟化钾的浓度为7-10g/L、硅酸钠的浓度为6-9g/L、水溶性有机硅树脂的浓度为4-6ml/L。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包括:氢氧化钾、氟化钾、硅酸钠、水溶性有机硅树脂,其中氢氧化钾的浓度为9g/L、氟化钾的浓度为9g/L、硅酸钠的浓度为8g/L、水溶性有机硅树脂的浓度为5ml/L。
所述水溶性有机硅树脂为水溶性有机硅单体和HK550混合体。
所述电解液均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所述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电解质的质量或体积。
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处理:对镁合金工件依次进行碱洗、一次水洗、酸洗、二次水洗工艺预处理;
阳极氧化: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预处理后的镁合金工件浸没于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电解液温度为5-45℃,电流密度为1-1.5A,终止电压为150-180V,采用脉冲恒流模式氧化电解,氧化电解时间控制为10-30分钟;
三次水洗:将阳极氧化后的镁合金工件,常温下,用去离子水冲洗1-5分钟,去除其表面的电解液;
烘干:将三次水洗后的镁合金工件,120℃下烘干30分钟。
阳极氧化电解制得的氧化膜厚度为10-30μ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镁合金自封闭阳极氧化方法,配方简单易得,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其在使用过程中,槽液稳定、不易出现沉渣,组分安全环保,不影响镁合金金属制品后期的可焊性,适用于对镁合金金属制品表面的处理,方便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2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