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储能全系统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1668.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章元;张建勋;钱波;丁帅;吴恩慧;翁欣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杉杉运通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全系统 储能 充放电测试 直流汇流 汇流 电池簇 组电池 测试 预处理 充放电测试设备 流水线作业 并联接入 测试设备 储能系统 电池系统 容量测试 充放电 双通道 节约 组配 电量 电网 灵活 能源 配合 生产 | ||
一种锂电池储能全系统测试方法,将锂电池储能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为第一组电池系统和第二组电池系统,每组配一个直流汇流柜,每个电池簇分别并联接入到直流汇流柜,汇流柜再接入到具有双通道的充放电测试设备中,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容量测试的过程包括预处理,充放电测试,本发明可以有效节约电池系统在充放电测试时耗费的电量,通过汇流柜将电池簇分别接入测试设备,提高安全性,将系统分为两部分测试,降低充放电时的电压和电流,较少对电网的冲击,同时配合流水线作业,具有生产灵活,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使用的一种锂电池储能全系统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储能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企业迅速布局,锂电池兼具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正在被快速应用到储能领域。
目前大型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是电化学储能方向追逐的热点,集装箱储能系统是由单体电芯组合成模组,模组组成电池组,电池组组成电池簇,电池簇最终组成集装箱的工序生产而成,大型集装箱储能系统因其容量大,电压高等特点,在进行系统充放电测试时对电量需求量比较大,而且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导致容易发生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储能全系统测试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大型集装箱储能系统测试时的耗电量和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储能全系统测试方法,将锂电池储能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为第一组电池系统和第二组电池系统,每组配一个直流汇流柜,每个电池簇分别并联接入到直流汇流柜,汇流柜再接入到具有双通道的充放电测试设备中,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容量测试的过程包括预处理,充放电测试,具体步骤是:
Q1、两组电池系统同时以恒流320A充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池簇达到充电终止电压3.65V,然后以充电终止电压为恒压876V充电至电流为48A,静置30min后,再以恒流320A放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池簇达到放电终止电压3.65V;
Q2、静置5h;
Q3、第一组电池系统以恒流320A充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池簇达到充电终止电压3.65V,然后以充电终止电压为恒压充电至电流为3.65V;
Q4、静置30min;
Q5、第一组电池系统以恒流320A放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池簇达到放电终止电压3.65V,同时第二组电池系统以恒流320A充电,第一组电池系统放出的电量用来给第二组电池系统充电;
Q6、第一组电池系统静置,第二组电池系统继续以恒流320A充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电池簇达到充电终止电压3.65V后以恒压(充电终止电压)876V充电至电流为48A;
Q7、第二组电池系统以恒流320A放电至组内任一单体电池簇达到放电终止电压;
Q8、第二组电池系统静置1h。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放电测试设备通过汇流柜连接两组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至少4组并联连接后接入汇流柜的电池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簇的电池组成组方式为240个电池串联成4条电池串,串联后的4条电池串进行并联连接。
本发明可以有效节约电池系统在充放电测试时耗费的电量,通过汇流柜将电池簇分别接入测试设备,提高安全性,将系统分为两部分测试,降低充放电时的电压和电流,较少对电网的冲击,同时配合流水线作业,具有生产灵活,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杉杉运通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宿迁杉杉运通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