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1410.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利;王正旭;刁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黄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加热 液压泵 数据采集装置 压力表 模拟试验装置 压力传感器 射频天线 变频柜 出流管 热电偶 溶剂瓶 井下 连通 油田开采 油气储集层 压力传输 应用提供 影响因素 排液端 吸入端 热采 采集 评估 石油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溶剂瓶、液压泵、压力表、容器、热电偶、数据采集装置、人造储层、压力传感器、射频天线、出流管和变频柜。其中,人造储层设置于容器内,液压泵吸入端连接溶剂瓶,液压泵的排液端与容器的一端连通,压力表与液压泵连接,容器的另一端与出流管连通,射频天线置于人造储层内部并与变频柜连接,热电偶与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人造储层内部并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人造储层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传输至数据采集装置,因此,通过该装置可研究射频加热油气储集层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估射频加热法在热采石油方面的可行性,从而为射频加热法在油田开采现场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储集层热采技术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世界范围内油价仍处于低迷状态,传统油气储集层热采技术的低效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国内外学者正在加紧研发新型热采技术以降低油气储集层开采成本并满足世界能源需求。
众所周知,稠油、沥青的高粘度性质是阻碍原油采收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原油采收率是指采出原油地质储量的百分数)。由于油的粘度对温度具有敏感性,温度的升高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所以国内外正采用不同的常规热采技术来增加油的产量,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注入,化学注入,注水和蒸汽注入等。虽然这些技术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例如,从加热技术层面而言,传统的蒸汽热采技术对某些类型储层的石油资源(如高粘土含量,页岩,深层储层等)并不能有效开采,且加热过程需要大量的水以及蒸汽。而其它的热采技术会存在一些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射频加热法作为电加热法的一种,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其热损失较小,加热效率高、适用于特殊油藏(薄、裂缝性油藏)的开采、加热速度快以及环保等诸多优点,此外,射频加热法的另一个好处是输出的电能可以直接应用到需要加热的储层区域,避免了额外的能量在非储层区域的耗散。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国外对射频加热法加热油气储集层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我国对于射频加热法在开采地下石油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来研究射频加热的效果和评估射频加热的可行性,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用来研究射频加热的效果和评估射频加热的可行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射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包括:
溶剂瓶、液压泵、压力表、容器、热电偶、数据采集装置、人造储层、压力传感器、射频天线、出流管和变频柜;其中,
所述人造储层设置于所述容器内,所述液压泵吸入端连接所述溶剂瓶,所述液压泵的排液端与所述容器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溶剂瓶中的溶剂泵入所述容器内的所述人造储层;
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液压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液压泵施加的压力;
所述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流管连通,以通过所述出流管输出所述人造储层析出的原油;
所述射频天线置于所述人造储层内部并与所述变频柜连接,以对所述人造储层进行加热;
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人造储层内部并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人造储层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人造储层包括:硅砂、以及泵入所述硅砂中的原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容器包括储层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中空管;其中,
所述中空管,用于容置所述射频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直燃耦合发电系统与工艺
- 下一篇:一种真空电致成形测试装置及方法